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ISM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分析ISMAD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的关系。结果15例夹层破口均位于动脉前壁,距离根部(24.3±9.7) mm;73.3%(11/15)的破口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弯曲近远端各1 cm区域内。无腹痛(8例)与腹痛(7例)患者夹层长度、真/假腔短径比及真/假腔长径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Yun分型Ⅰ型5例,Ⅱa型3例,保守治疗均有效;Ⅱb型7例,其中3例保守治疗有效,4例行腔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可清晰显示ISMAD的影像特征,可为ISMAD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脐带帆状附着(VCI)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VCI的MRI表现。结果 24例VCI患者MRI均表现为呈条状流空信号的脐血管附着于低信号胎膜,血管沿胎膜走行延伸至稍高信号胎盘,其中17例胎膜下血管于脐带附着区发出分支,7例胎膜下血管于胎膜下走行一段距离后发出分支。7例合并边缘性前置胎盘,3例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7例合并血管前置,MRI表现为沿胎膜走行的呈条状流空信号的血管位于胎先露下方、宫颈内口上方及其周围。结论 VCI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较好地显示胎盘、脐带、宫颈内口及其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5例乳腺黏液癌MRI与免疫组化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乳腺黏液癌,分析对照MRI表现及免疫组化指标。结果单纯型22例,混合型13例。MRI上表现为肿块22例,非肿块6例,结节状7例;平扫T_1WI低信号24例,等信号9例,混杂高信号2例;T_2WI抑脂高信号15例,稍高混杂信号20例;动态增强早期呈典型环形强化11例;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9例,流出型强化9例,平台型强化17例;全部病灶ER、PR、HER-2、Ki-67阳性率分别为91.43%(32/35),68.57%(24/35),28.57%(10/35),62.86%(22/35)。单纯型具有较高的ER、PR阳性率,混合型具有较高的Ki-67、HER-2阳性率;ER、PR与强化形态相关,HER-2与最大径及形状相关,Ki-67与TIC曲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与免疫组化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及联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儿童梅克尔憩室(M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MD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36例MD 在CT上均能显示。病变部位:位于右下腹18例,右中腹7例,中下腹部中线处7例,左侧中下腹部5例。憩室的形态:MD呈囊袋状扩张者11例(11/36),一端呈窄颈状与回肠相连,另一端盲端明显扩张,MD的长度为1.5~4.1cm、宽度为0.8~1.7cm,增强后囊壁明显强化,尤其在动脉期与正常小肠黏膜对比最显著明显;MD呈指状结构者25例(25/36),一端与回肠相连,另一端为盲端且无明显扩张,MD的长度为2.2~5.2cm、宽度为0.5~1.0cm,MD管腔自起始端至盲端逐渐变细,管腔内壁毛糙,腔内有少量液体,部分内壁贴合,增强后动脉期憩室-回肠连接部及憩室壁对比最显著。23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4例合并腹水。结论:CT不仅可以显示MD的形态及其与周围肠管和肠系膜的空间关系,还能准确判断病变范围,术前行CT检查,对于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在诊断先天性宫颈闭锁及其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宫颈闭锁患者的MRI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10例患者中,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2例。10例患者均合并Ⅱ型阴道闭锁,2例为单角子宫。Ⅰ型子宫呈“平底锅”样改变,子宫体部大小正常,子宫体腔无明显积血,子宫峡部末端呈盲端,子宫峡部明显积血扩张。Ⅱ型子宫体部末端呈盲端,子宫体腔积血,子宫峡部、子宫颈管缺如。Ⅲ型子宫峡部及子宫颈管闭锁呈长条形实性软组织,子宫体部发育不良。Ⅳ型子宫体部下段与呈盲端的宫颈管相连,子宫体腔及宫颈管积血扩张,子宫体腔扩张程度大于宫颈管。8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输卵管积血、卵巢巧克力囊肿及盆腔粘连。结论 MRI不仅能明确诊断先天性宫颈闭锁并对其分型,还能同时了解盆腔内异症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卵巢囊肿的CT表现与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卵巢囊肿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总结其共同点及规律。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4例病例中:卵巢单纯囊肿11例,卵巢囊肿伴蒂扭转10例,孵巢浆液性囊腺瘤伴蒂扭转1例,卵巢囊肿伴出血1例,卵巢自截1例。所有卵巢单纯囊肿均表现为类圆形薄壁囊性肿块。当卵巢囊肿伴发出血、蒂扭转、自截等并发症时,CT可见囊壁增厚、囊壁钙化。此外囊液分层是卵巢囊肿伴出血的典型CT表现,囊肿边缘高密度三角形征是囊肿伴发蒂扭转的特征性CT征象。结论 先天性卵巢囊肿,尤其当伴发出血、蒂扭转、自截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相关CT征象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并识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肠重复畸形CT表现、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5例因产前超声发现腹部囊性包块就诊,5例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血便和发热。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肠闭锁1例,感染1例。10例病灶中,囊肿型4例,管状型6例。CT形态表现球形者3例,类圆形1例,管状形6例。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6/10)。10例均呈单发水样密度囊性病变,边界清楚,位于肠管系膜侧;9例囊壁较厚、与邻近正常肠管厚度相仿;1例囊内壁见褶皱样突起,1例囊内见分隔;增强扫描9例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与邻近正常肠管相仿,1例动脉期可见"晕轮征"。3例病灶与邻近肠管并行,3例与主肠管相通。8例病灶与邻近肠管血供相同,由肠系膜动脉分支供血。结论小儿肠重复畸形以急性肠梗阻就诊常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增强检查结合CT多平面重组,术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