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等电点沉淀法和柠檬酸钡吸附法从猪血浆中提取凝血酶原的纯度。方法分别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和柠檬酸钡吸附法从猪血浆中提取凝血酶原,凝血酶原经单独钙离子激活得到凝血酶,通过凝血酶效价测定、蛋白质浓度测定,计算出凝血酶的比活性。结果采用等电点沉淀法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后得到的凝血酶比活性为11.01±1.54U/mg,采用柠檬酸钡吸附法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后得到的凝血酶比活性为130.17±12.30U/mg,经配对T检验,P〈0.01.结论与等电点沉淀法相比,采用柠檬酸钡吸附法从猪血浆中提取得到的凝血酶原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多凝集红细胞合并不完全抗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简介 患者张××,男性,60岁,因患糖尿病、尿毒症、感染等多种疾病,于2005年10月11日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医生诊断要求进行透析治疗.常规检查发现病人重度贫血(Hb 3.5g/L),精神状态十分不佳,临床申请输血400ml.随即血库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血型鉴定为A型Rh(+),用凝聚胺试剂与相匹配的供血进行配血实验,结果主次侧均出现凝集现象,检查所用试剂及操作步骤均正确,随即将患者红细胞洗涤三次后再次进行配血,与初次结果相比没有变化,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Cathelicidin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的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特性。方法根据NCCLS的方法,测定合成的抗菌肽对游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配制5%的红细胞悬液,与抗菌肽混合孵育后测定540 nm的吸光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夜培养物加入80μg/ml的抗菌肽,37℃培养4 h,每隔1 h测定菌落数,比较在抗菌肽作用下活菌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抗菌肽的MIC为16μg/ml,MBC为128μg/ml;100μg/ml抗菌肽的溶血性小于10%;抗菌肽作用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数(5.63±0.10)lg(cfu/m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序列设计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活性,且溶血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验条件有限的单位提出并探讨了如何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进行改进的做法,调查显示此种方法简便、实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模拟诊断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疾病作出相应的诊断,是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模式。本研究采用紫外灯持续照射方式破坏饲料中的叶酸,制备叶酸缺乏饲料以喂养大鼠,建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动物模型,指导学生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对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模拟诊断,为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背景 基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控传染的重要方法。建立方便快捷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对于防控SARS-CoV-2的传播十分必要。 目的 建立基于量子点标记技术的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抗SARS-CoV-2 N蛋白IgG抗体的方法,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过SARS-CoV-2或者是否接种过SARS-CoV-2灭活疫苗。 方法 2020年8月将制备好的鼠抗人二抗和抗N蛋白抗体固定至硝酸纤维素(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和质控线(C),然后将量子点标记的SARS-CoV-2 N蛋白均匀喷洒在玻璃纤维上,干燥后组装、切割、包装成试纸条。用该试纸条分别检测35例COVID-19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初筛结果作为对照,计算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的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利用N蛋白抗体标准品检测试纸条灵敏度。 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试纸条特异度为100.00%,灵敏度为94.29%,灵敏性为8.53~17.06 ng/ml抗体浓度。 结论 采用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N蛋白IgG抗体,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及特异度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Foxp3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并转染人CD4+CD2-T细胞,观察其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构建人Foxp3基因pEGFP-N1真核表达栽体,经酶切及双向测序鉴定基因序列的正确性.通过电穿孔法将重组栽体转入人CD4+CD25-T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细胞对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pEGFP-Nl-Foxp3重组质粒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转染的CD4+CD25-T细胞Foxp3阳性表达率为23.7%,并显著抑制了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Foxp3真核表达栽体,并使转染的CD4+CD25-T细胞具有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毒性实验中α苦瓜素(α-MMC)对大鼠的血液学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α苦瓜素各剂量组(6.25,2.08,0.70mg/kg),隔日经尾静脉注射给药一次,连续28天,停药后恢复14天,分别在给药期末和恢复期末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流式细胞分析和骨髓象检查。结果连续给予大鼠α苦瓜素28天后,随着剂量的增加,WBC、LYM、RBC、HGB逐渐减少,NEU和PLT则逐渐增多。经过14天的恢复期,各血液学指标的异常变化有所改善。结论长期给予α-MMC会引起大鼠以血细胞数量变化为主的血液学毒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积极地开展对实践中的逻辑思维、主观能动性的训练、拓展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肝片吸虫重组蛋白Fh010935建立绵羊肝片吸虫感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抗原包被量、血清稀释度、血清孵育时间、封闭剂种类、二抗稀释倍数及孵育时间、TMB底物溶液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并对吉林和内蒙古地区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ELISA优化试验确定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孔,血清稀释度为1∶400,血清孵育时间为90 min,封闭剂为1%BSA,二抗稀释倍数为1∶5000,二抗孵育时间为75 min,TMB底物溶液反应时间为15 min。优化各反应条件后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敏感性达到1∶800,与羊捻转血矛线虫、双腔吸虫、新孢子虫阳性血清无免疫交叉反应,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6%。对吉林省某地区临床血清样品和粪便样品各36份进行ELISA和病原学检测,两种方法一致性为96%。对内蒙古地区9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8.9%。结论 以肝片吸虫重组蛋白Fh010935为包被抗原建立的检测绵羊肝片吸虫感染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绵羊肝片吸虫病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