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声带真菌感染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9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声带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  5例患者取声带表面假膜涂片见菌丝,病理检查确诊声带霉菌病,经对症治疗痊愈,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  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可造成喉部真菌感染,且声带真菌病易误诊漏诊,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确诊后予以声休、停用抗生素及激素,并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治疗的疗效,为环杓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3月收治17例明确诊断为单侧环杓关节脱位并在局部麻醉下经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拨动复位前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声障碍指数量表(VHI-10)及听觉感知(GRABS)评估总嘶哑度G。结果 治疗前17例患者均有发音疲劳、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声带运动障碍及声门闭合不良。17例患者经复位术后4周均诉发音嘶哑改善;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恢复正常15例(88.24%);2例(11.76%)患侧声带动度较术前改善,但仍较健侧稍差,声门闭合较前改善。与复位前比较,复位后VHI-10功能、生理、情感三个维度及总分均降低(P<0.05);G0为8例,G1为7例,G2为2例。结论 局部麻醉下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成人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侧别、不同性别声带麻痹的病因有无差异,并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治疗现状。结果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男性多见(37/55,67.27%),左侧为主(43/55,78.18%),病因以颈、胸部肿瘤为首(27/55,49.09%),其次为特发性声带麻痹(22/55,40%)。不同侧别声带麻痹的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0,P=0.731),不同性别患者声带麻痹的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9,P=0.011)。颈、胸部肿瘤患者中放弃治疗者居多(20/27,74.07%),特发性声带麻痹中部分患者可自愈(6/22,27.27%)。结论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成年人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以颈、胸部肿瘤为主,多为恶性,且肿瘤分期晚,大部分患者放弃了后续治疗。不同侧别的患者病因在临床上无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病因在临床上存在差异,男性单侧声带麻痹的首位病因为颈、胸部肿瘤,而女性则多为特发性声带麻痹。部分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有自愈倾向。  相似文献   
4.
翼腭窝是位于上颌窦后壁与翼突之间的狭窄的骨性间隙,其内有颌内动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分别与颅中窝、破裂孔、眼眶、鼻腔、口腔、鼻咽部及颞下窝相通[1]。由于翼腭窝内缺乏腺体及淋巴结,翼腭窝肿瘤性病变多为周围肿瘤直接侵犯所致,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较少见[2]。我科2018、2019年收治2例原发性翼腭窝肿瘤,均在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切除肿瘤,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随访12个月、6个月,无复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言语识别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用于评估突聋疗效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进行比较。结果11例(11耳)突聋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平均听阈(pure-tone average ,PTA)值分别为62.27±15.36和60.23±14.32 dB HL ,言语识别率平均值分别为42.91%±30.83%和72.73%±26.72%;治疗前后各例患者的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率测试声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言语识别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部分突聋患者治疗后虽然纯音听阈无改善,但言语识别率可有所提高;言语识别率可辅助纯音听阈评估突聋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扁桃体周脓肿为首发症状的的诊治过程,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以扁桃体周脓肿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学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扁桃体周脓肿为首发症状,行扁桃体周穿刺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完善检查提示伴有血液系统异常,骨髓穿刺骨髓涂片示BM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明显增生占82.5%,原始细胞3%,MPD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示FCM可见粒系比例增高,约占有核细胞比例的86.9%,其中部分粒系可见CD11b、CD13、CD15、CD16表达紊乱;骨髓标本送成都金域检验中心查:FLT3-ITD未检测到突变;NPM1未检测到突变;AML中的C-KIT未检测到突变;AML-E;TO阴性;BCR/ABL融合基因(P190)阳性。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积极的规范性化疗,预后较好,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当遇及以咽喉部感染为首发症状合并血液系统异常的疾患者时,要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以期减少误诊、漏诊率,尽量避免传统的扁桃体周脓肿的治疗方法如扁桃体周穿刺、扁桃体周脓肿切开、扁桃体切除等有创操作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