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小儿高脂血症效果,探讨完善小儿高脂血症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社区内127例小儿高脂血症儿童采用饮食、运动、健康教育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治疗,观察干预前后效果,并同时检测干预前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指数、血色素、微量元素变化情况,以了解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患儿血脂水平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体重、血色素、微量元素水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治疗和控制小儿高脂血症有重要作用,对患儿生长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收治的6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万托林与普米克,进行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依据无效、显效、有效的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24例治疗有效,占72.7%;观察组31例治疗有效,占93.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验证语言行为评估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方法由同一名检测人员采用语言行为评估量表对20例言语障碍患者进行重复评估,间隔时间为2周,分析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对235例言语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分析该量表的结构效度。 结果①语言行为评估量表2次重复测量的相关系数r=0.723,P=0.05;同一次测量各条目间一致性检验,Cronbach α=0.819;②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结果提示语言行为评估量表存在3个因子:接受性言语、交流性言语、描述性言语,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067%。 结论语言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言语障碍患者言语能力的评估,为言语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纳米穴位贴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米穴位贴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纳米穴位贴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间症状评分及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给予纳米穴位贴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穿刺前局部抚触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未干预组)、观察组(局部抚触组)各75例,在桡动脉采血前对观察组穿刺侧上肢予以抚触2min,两组分别于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用NIPS量表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哭声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NIPS评分、哭声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刺前局部抚触简单易行,是缓解新生儿桡动脉穿刺疼痛程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尤卓尔联合儿肤康搽剂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婴儿湿疹患儿90例,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外用尤卓尔乳膏,观察组患儿给予外用尤卓尔乳膏联合儿肤康搽剂。连续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尤卓尔联合儿肤康搽剂外用治疗婴儿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酪氨酸菌散联合菌栀黄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疗效,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迁延性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n=50)。观察组给予酪氨酸菌散联合菌栀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菌栀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0%,对照组治愈率78%,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酪氨酸菌散联合菌栀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酪氨酸菌散联合菌栀黄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铅水平与儿童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体检及因疾病就诊的儿童1 0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铅值>100μg/L范围选取伴有厌食、睡眠障碍、多动及注意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儿童104例为症状组;不伴上述症状且血铅值50~100μg/L儿童102例为非症状组,另选取血铅值<50μg/L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铅水平在各年龄段(分为1~3岁,4~6岁,7~10岁)的分布情况;对比三组FEP、Hb、MCHC值变化;对比三组SEP测定结果;对比三组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采用Pearson分析血铅与HB、MCHC、SEP(包括P45、N35、N60波)的相关性。结果 1~3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对照组>非症状组>症状组,4~6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非症状组>症状组>对照组,7~10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症状组>对照组>非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P值比较:症状组>非症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