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脑卒中后降压治疗能否减少脑卒中再发率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血管性痴呆发生事,国内外尚未见大系列前瞻性研究报告。本文为本单位参加全国多中心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3.
癌症康复期患者的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技术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住院癌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心理干预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期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及免疫系统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评定。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免疫系统指标除CD8外,CD3、CD4、CD4/CD8、NK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其中NK活性一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集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住院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达 5 0 % ,70年代基本上未予处理 ,80年代多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 ,但由于卒中后对药物耐受性降低 ,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较大 ,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1 ] 。国外西普妙已广泛用于各轻、重性、隐匿性、抑郁症、焦虑症等。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西普妙作用进一步探索总结 ,故采用西普妙治疗 39例并与多虑平 36例治疗比例 ,旨在探索其疗效 ,在国内对各种抑郁尤其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为 99年收住院的脑卒中患才 ,无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检查合作 ,Hamilton抑郁量表 (M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以期进一步阐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机制。方法乳腺原发性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存档蜡块标本68例,导管原位癌25例,并随机选取正常乳腺组织17例作为对照。将所有石蜡包埋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MMP-7、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而E-cad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MMP-7、E-cad和VEGF的表达均没有差异。乳腺导管癌中MMP-7、E-cad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7、E-cad和VEGF三者可能均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7.
我们采用三氮唑核苷、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酶联合治疗实质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人,男35例,女15例。年龄7—68岁,以20—45岁最多。初发者42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力衰竭(CHF)时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内皮功能和缩血管活性激素的发病学意义,本研究观察了28例CHF患者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结果显示,CHF组较正常组血浆ⅧR:Ag、ET和ATⅡ水平明显增高(P分别<0.05和0.01),ET分别与ⅧR:Ag和ATⅡ显著正相关,提示CHF患者有凝血因子、内皮功能和缩血管活性激素的异常,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并共同参与高凝倾向和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卡托普利治疗可使CHF患者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ATⅡ下降,但同时又使血浆ET和ⅧR:Ag水平显著下降,此可能是其发挥良好的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效应、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液高凝状态的另一重要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物化学调节在癌症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物化学调节(Biochemical Modulation BCM)的由来 生物化学调节用于临床癌症治疗已15年余。1977年Yale大学Bertino等用Sarcoma 180做癌小鼠试验,观察MTX/5—FU给药顺序的依赖关系。用生存率做指标,先给MTX,2小时后给5—FU,得到了倍增效果。反之先给5F—U或两药同时投与就得不到上述结果。他们认为主要作用机理是甲酰四氢叶酸(mTHF)、氟脱氧尿嘧啶一磷酸(FdUMP)和胸腺嘧啶酸合成酶(TS)形成三元复合物,使TS活性抑制。相继Yale大学Cadman等用小  相似文献   
10.
对雄兔注射剂量不同的外源睾丸酮最长的达94次,仍能使雌兔受孕。雄兔生育能力受外源睾丸酮破坏是在停止注射二个月后发生,还能破坏丘脑下部—脑垂体睾丸轴系的反馈作用,停止注射后,这种作用未能立即恢复,这时是抗生育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