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吲达帕胺对脑卒中预后及血管性痴呆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3例一过性脑缺血或脑卒中病人随机汉盲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安慰剂及刚达帕胺,每日1片(2.5mg)。随访2年。结果表明,吲达帕胺可使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0/5mmHg。治疗组脑卒中及血管并发症(7/56)与血管性痴呆(0/56)比安慰剂组少(10/57,2/57),智力降低不多(P<0.1),而对照组智力明显降低。提示降压治疗可减少脑卒中及血管并发症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的再发率很高 心脑血管疾病,西方人与中国人发病的情况有所不同。西方人冠心病多,因冠心病造成的死亡占死因的第一位。中国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死因是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病率很高。每年新发生脑卒中150万例,由于近年治疗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管性痴呆时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的改变及治疗的影响。 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与血管性痴呆于入院未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MBP测定观察。 结果 急性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未治疗前 ,MBP分别为 8 4 5 μg L± 6 0 5 μg L与 7 4 2 μg L± 4 13μg L。治疗后为 3 89μg L± 2 78μg L与 3 4 1μg L± 1 90 μg L。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7 2 5 μg L± 4 76 μg L与 7 4 2 μg L± 4 5 7μg L)。  结论 MBP测定有助急性脑卒中与血管痴呆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脑卒中,1500万人发生非致命性脑卒中,累计全球有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生(TIA)患5000万人。脑卒中5年再发率为15%~20%。中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150万人,累积脑卒中600万人,其中2/3有程度不同的残废,脑卒中占中国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给患及家庭造成巨大痛苦和损失,给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预防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的药物涉及多种作用机制,包括胆碱酯酶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微循环改善和神经保护等。文章从循证医学角度,对证据级别较高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以阐明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V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 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VD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降压治疗临床试验(PATS)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旨在探讨降压治疗是否降低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高血压或正常血压患者脑卒中及其他并发症的再发生与死亡率,采用密封信封系统将566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吲哒帕胺治疗组(2841例,吲哒帕胺2.5mg,l/d)和安慰剂对照组(2824例,安慰剂每日1片)。平均收缩压为154mmHg(80~280mmHg);平均舒张压为93mmHg(50~150mmHg)。平均年龄60岁,其中女性占28%,71%为缺血性脑卒中。平均随访时间近2年。3年随访期间,安慰剂组平均收缩压为149mmHg,吲哒帕胺治疗组为144mmHg,两组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9和87mmHg。安慰剂组致死性与非致死性脑卒中的3年初次发生率为12.3%,吲哒帕胺组为9.4%,相对危险度为0.71(P=0.0009)。全病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0.91(NS)。本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给予脑卒中和TIA后病人吲哒帕胺2.5mgl/d,使血压下降5/2mmHg,可使致死性与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降低29%,3年的绝对受益为减少29/1000脑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血管性痴呆(VaO)的定义和临床诊断标准逐渐建立。已有2个很好的工具可用于VaD的诊断——NINDS—AIREN和ADDTC。尽管NINDS—AIREN和NINCDS—ADRDA标准可用来区分单纯性VaD和单纯性Alzheimer病,但VaD与Alzheimer病的鉴别以及混合性痴呆的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系列研究已证实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VaD的作用,它不但能改善认知功能,而且还对脑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预防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的药物涉及多种作用机制,包括胆碱酯酶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微循环改善和神经保护等。文章从循证医学角度,对证据级别较高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以阐明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卒中再发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搜索2000-01-2009-01研究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按照Downs&Black评分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进行荟萃分析。对以利尿剂和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剂为主要治疗药物的试验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对象累计38227例。总的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的OR为0.78(95%CI0.68~0.90;P=0.007),其中含利尿剂的试验为0.63(95%CI0.54~0.73,P<0.01),含RAAS阻断剂的试验为0.93(95%CI0.87~1.01,P=0.086)。含利尿剂的试验与包含RAAS阻断剂的试验间存在异质性(P<0.01)。总的OR值也存在异质性(P<0.01)。所有试验汇总的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5.1/2.5mmHg,含利尿剂的试验下降8.5/3.6mmHg,含RAAS阻断剂的试验下降4.0/2.1mmHg。加权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再发OR值和收缩压下降明显相关。结论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近5年内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且无研究药物适应证或禁忌证,无血压入选标准。研究为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导入期4周后,15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或加吲哒帕胺)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随访治疗4年。主要终点是脑卒中事件,次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结果762例被分为治疗组,75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男性分别为70·8%和70·5%;脑卒中史占93·8%和93·4%;基础血压为(145·3±20·2)/(86·8±11·1)mmHg(1mmHg=0·133kPa)和(145·3±20·3)/(87·2±10·8)mmHg;平均年龄为(63·9±7·5)岁和(63·8±7·7)岁。随访4年,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平均下降14/6mmHg,治疗组脑卒中再发率(8·8%)较对照组(19·4%)明显减少,相对危险下降55%(P<0·001);心肌梗死发生(1·4%比2·8%)危险下降48%(P=0·070);心血管死亡(3·6%比6·6%)危险减少45%(P=0·010);总死亡(6·3%比9·8%)危险减少36%(P=0·010)。降压治疗对男性或女性、中年或老年、有或无高血压史、脑梗死史或脑出血史患者均有益。结论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的预防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降压治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每年有 5 0 0万人死于脑卒中 ,1 5 0 0万人发生非致命性脑卒中 ,累计全球有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 5 0 0 0万人。脑卒中 5年再发率为 1 5 %~ 2 0 %。中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1 5 0万 ,累积脑卒中 60 0万人 ,其中 2 /3有程度不同的残废 ,脑卒中占中国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痛苦和损失 ,给国家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80年代后 ,围绕脑卒中后是否需要进行降压治疗 ,在国内外医学界均有较大的争议。为探索脑卒中后降压治疗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连续动态评价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明确诊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观察组利用TCD动态监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指导患者急性期的降压治疗药物的使用时机和使用的剂量,对照组根据指南推荐的降压策略适度降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估入院后第1、3、5、7天两组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改良RANKIN(mRS)量表评价第1、3、5个月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脑卒中再发事件,绘制生存曲线,比较脑卒中再发事件的组间差异。结果总共124名患者被纳入该项研究,其中2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出院平均随访期6.4个月。观察组患者24h和72h内平均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指导下的早期降压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入院后第1、3、5、7天的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月后mRS量表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期间再发脑卒中事件的log Rank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观察组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CD动态监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下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更积极地降压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再发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远  朱沂  刘小莉 《山东医药》2007,47(35):115-11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后所导致的痴呆,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同时还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障碍以及人格障碍。VD的诊断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痴呆;脑血管病;以上二者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VD发病呈上升趋势,防治VD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老龄化”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VD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全球每年有 5 0 0万人死于脑卒中 ,15 0 0万人发生非致命性脑卒中 ,累计全球有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生 (TIA)患者 5 0 0 0万人。脑卒中 5年再发率为 15 %~ 2 0 %。中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 15 0万人 ,累积脑卒中 6 0 0万人 ,其中 2 /3有程度不同的残废 ,脑卒中占中国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痛苦和损失 ,给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 0世纪 80年代后 ,围绕脑卒中后是否需要进行降压治疗 ,在国内外医学界均有较大的争议。为探索脑卒中后降压治…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从中医辨证、西医病理机制、中医现代研究3个方面,阐述了中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兰他敏(骨骼肌兴奋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和调控尼古丁受体,而能增强乙酰胆碱对两者的反应,业已展示出了它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广泛持续治疗裨益。本文拟就加兰他敏对伴有脑血管病的直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者的综合裨益进行了对照分析。对象与方法 592例伴脑血管病的血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为随机双盲服用加兰他敏20mg/d的治疗组3%例(男207例,女189例,均龄75.0),或仅服安慰剂的对照组1%例(男105例,女91例,均龄75.2岁)。尔后持续用药并人均随访半年,旨在观察分析两组用药后主要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203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103例)和西医对照组(100例),评定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中医症状积分值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HD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中西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2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9.90%,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其作用优于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脑血管病患采用长谷川智力量表进行测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性研究,比较系统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提高。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生率23%,在康复治疗1个月、2-3个月以后,痴呆组患的ADL能力提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痴呆的存在严重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结论:心脑血管病是V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