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流式细胞仪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糖蛋白(GP)Ⅰ_b和GPⅡ_b/Ⅲ_a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显示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膜GPⅠb、GPⅡ_b/Ⅲ_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无明显差异,而尿毒症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1)。提示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缺陷并非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所致,而可能与血小板数量减少及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下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分析试剂盒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滑LP(a),并对心电图(EKG)ST段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IL-6和血清LP(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T段异常组和ST段正常组血浆IL-6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ST段异常组血浆LP(a)水平显著增高(P<0.01),ST段正常组血清LP(a)水平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异常组血浆IL-6和血清LP(a)水平均显著高于ST段正常组(P<0.05,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和血滑LP(a)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循环中IL-6和LP(a)水平显著升高,高水平IL-6和LP(a)可能反映血管和心肌损伤的发生,LP(a)的增加可能与IL-6刺激肝脏合成LP(a)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恶性肿瘤与DIC均可有凝血功能障碍,而且前二者在疾病过程已属慢性DIC的范畴,在某些情况下,并可转变成急性DIC。DIC的病理过程中除凝血功能改变外,尚有纤溶功能的改变。本文以最常用的纤溶指标D二聚体与3P试验为观察对象,以了解其在上述疾病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52例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结果52例肾活检取材成功率为96.2%(50/52),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1.42±3.75)mm,光镜下肾小球平均数为(16.87±5.69)个,肉眼血尿发生率9.6%(5/5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该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进针方向是取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凝血酶生成动力学检查方法实验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凝血酶生成动力学检测方法在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的意义,在传统检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动力学图形的标准化处理获得更为直观,丰富的实验参数。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连接微机对弟因过程进行扫描,并绘制动力学图形,然后人工测量动力学图形自设参数。结果;研究资料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分析动力学图形中的主要分析参数与凝血酶的形成速度与量成正,负相关,并有满意的精确度[CV=(1.2%-6.6%)]与敏感性(可能最低因子含量0.325%。结论:凝血酶生成动力学检查方法可行实用,有望成为评价人体凝血功能检查方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儿抗凝血酶活性(AT)、D-二聚体等的变化及其关系,以探讨患儿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选择AL未并DIC患儿27例(AL组),AL并DIC患儿25例(观察组),健康儿童3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抽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1.8mL,离心分离血清。应用发色底物法、免疫学胶乳比浊法及凝固法分别检测A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采用SPSS 10.0软件将AL组和观察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L组患儿PT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a〈0.01);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AT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和AL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a〈0.01);AL组各项检测指标阳性率较低(18.5%-66.7%),观察组D-二聚体、AT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在DIC发病的不同临床阶段均保持在较高水平(80%-100%),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DIC早期高达100%。结论AL并DIC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各凝血指标特别是AT和D-二聚体的检测可作为DI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动态检测人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血凝-溶解法和发色底物法,应用Un i-co-20000分光光度计连接微机,动态监测血浆或优球蛋白凝溶或显色情况。结果利用发色底物法测得20名正常人在显色180 s时的纤溶酶活性为(86.8±37.2)%,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活性为3.9%~125%时r=0.978,7.8%~125%时r=0.997),22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各种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生成异常图形,而大多数病例表现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结论应用血凝-溶解和发色底物法,以血浆或优球蛋白为检测标本,其结果更有利判断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改变的性质,而且利用发色底物法以优球蛋白为检测标本较血浆更为敏感,上述方法可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中二维声像图所见强回声区大小与消融范围的相关性.方法 对新鲜离体牛肝组织及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测量声像图中强回声区大小、凝固灶大小和术后超声造影无增强区域大小,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离体实验中声像图强回声区大小与凝固灶范围呈高度线性相关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研究中声像图强回声区大小与超声造影无增强区域大小高度线性相关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射频消融过程中对强回声区大小的观察有助于预测消融范围,避免损伤邻近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9.
背景创伤可以引发机体高凝血状态,并可导致显微外科手术失败.目的观察创伤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变化,探索预测创伤后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有效辅助手段.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对象创伤组受检病例为2001-05/2002-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住院的创伤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8~65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21~68岁.所有受检者均无凝血障碍病史,无全身性与凝血相关疾病.方法血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采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测定系统进行测定.在蕲蛇毒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并发生聚合反应,伴随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发生的浊度变化,用光度仪在340 nm连续进行监测,并将电信号输入微机进行分析.创伤组分别于患者创伤后入院时和入院后经过临床清创、手术、缝合、补液及应用抗生素后第3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功能的综合参数).②最大吸光度(反映标本中凝固性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量).③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与最大吸光度的比值(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子的聚合功能).结果全体受检者均完成相应检测并纳入数据统计中.①创伤组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纤维蛋白原含量、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与最大吸光度的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创伤组0.87±0.31,(5.81±3.22)g/L,4.61±0.97;正常对照组0.61±0.15,(3.36±1.02)g/L,3.93±0.68,P<0.01].②治疗3 d后,尽管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3.93±0.68,(4.21±1.93)g/L],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与最大吸光度的比值无改变(4.68±1.19).结论创伤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功能增强.创伤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测定可作为创伤后预测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质控血清联合患者数据在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质控血清采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患者数据采用差值检查法、多参数核查法等,分析临床化学常规项目室内质控的效果。结果 运用质控血清进行室内质控能够对生化分析仪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起很好的监控作用;而运用患者数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时,则可及时发现如标本采集、保存、编号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两种室内质控方法联合运用于常规临床化学,能有效避免常见的失控现象的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