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8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颈内动脉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造影显示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24h后分别行头颅CT扫描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CH)。术后第90天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经动脉溶栓治疗,堵塞血管再通18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死亡5例。术后第90天,生活状态优者14例,良者8例,差或者死亡6例。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部分再通及未通患者。结论动脉溶栓具有较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再通患者生活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2.
进展性卒中与脑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31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 (或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检查),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分水岭脑硬死或侧脑室体旁梗死发生率72.4%(21/29)及脑动脉狭窄发生率75.86%(22/29)均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22.6%(7/31),35.48%(11/31)。进展性脑梗死组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55.17%(16/29),高于完全性脑硬死组的12.90%(4/31)。溃疡性斑块发生率在进展性脑梗死组48.28%(14/29)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16.13%(5/31)。结论中重度脑动脉狭窄及溃疡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早期检查及处理脑动态狭窄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恰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首创的头30年里,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哪些颈内动脉疾病患者适合这一手术.最近,从7项临床随机试验中得出了哪些有症状与无症状患者适合行CEA的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狭窄70%以上的患者,卒中的危险性最大,手术的益处也最大.在这些研究中,CEA对以下患者最有益半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外联合病灶和无侧支循环且除此之外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患者.下列患者虽然能从手术中获益,但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危险性较高广泛白质疏松、对侧颈内动脉闭塞和腔内有血栓者.狭窄50%~69%的患者较少获益,包括女性和仅有一过性单眼盲在内的一些患者行CEA甚至可能有害.腔隙性卒中和一侧颈内动脉接近闭塞的患者有手术指征,但益处不大;狭窄<50%的患者不能从手术中获益.在最大的一项无症状患者随机试验中,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危险性非常小(1.5%),但要在2年内防止1例卒中发生需要相当多的病例(83例)接受CEA治疗.以后的文献报道围手术期危险性较高(2.8%~5.6%).近一半无症状患者的卒中是心源性栓塞和小血管疾病所致.这些局限性抵消了任何潜在的益处.其他试验正在进行,并可能确认哪些无症状患者亚组可从手术中获益.同时,大多数无症状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诊断治疗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行颈动脉压迫法治疗。其中13例1次栓塞,25 例行2次栓塞,17例行3次栓塞,5例行4次或多次栓塞,结果:治愈36例,好转25例,4例无效,无一例死亡,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与其发病部位,静脉引流类型密切相关,颈动脉压迫法及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Cerebralvasospasm(CVS)remainsoneofthemajorcausesofseriousoutcomeinpatientswith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however,themechanismofwhichisstillnotwellunderstood.Sofaralargenumberofputativespasmogenshavebeenproposedandoneofwhichisendothelins(ETs).ETs,akindofverypotentendogenousvasoconstrictorsubstancesknown[1],hasthreeiso-forms:ET-1,2and3,andET-1isthemostpo-tentvasoconstrictorofthem.lnrecentstudies,ET-lhasbeenproposedasamediatorofCVSfol-lowingSAH[2-4j.TheavailabilityofETantagonistprovide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脑动脉分叉部中层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MC)的构筑发育过程及特点。方法收集12~28周人类胚胎共17例,胎龄各相差1周,男女不限。对不同胎龄胚胎Willis环周围的脑动脉分叉部行三维组织切片,观察中层SMC的构筑发育过程及其有无先天缺陷。结果胎儿Willis环周各脑动脉中层SMC在1.1~9.0层之间;70.6%的胎儿在脑动脉个别分叉部发现中层SMC缺陷;所取标本的30.3%发现中层SMC缺陷。结论胎儿脑动脉中层SMC随胎龄增长而增多,但28周内不超过9.0层;本研究发现胎儿脑动脉分叉部存在先天性SMC缺陷,这将有助于对脑动脉瘤病因假说的理解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139例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后3个月开始通过再次入院、邮寄调查表或电话随访.其中再次入院完成及收回调查表共64例,电话随访62例,获随访126例(90.6%)。结果126例中26例术后行MRA检查,20例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10例术后半年行DSA复查,未见复发。11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术后复发率不高,临床随访即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MTI球囊重塑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总结22例26个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验。均采用新型球囊Hyperglide或Hyperform置于载瘤动脉处,同时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充盈球囊以封闭瘤颈口后将合适的弹簧圈推送进入动脉瘤内,重复进行充盈球囊和填塞过程,直至动脉瘤致密填塞。结果19例23个动脉瘤成功填塞;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血管迂曲致球囊不能到位而改用其他技术栓塞;另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球囊选择不当,瘤颈封堵不完全,导致部分弹簧圈移位进入载瘤动脉;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病人死亡。结论新型球囊重塑技术有助于达到宽颈动脉瘤致密、有效的栓塞。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椎管内肿瘤296例。肿瘤主要发生于胸段,占41.9%,其次为腰骰和颈段,分另占25%和24.3%。病理学分类以神经纤维瘤最多,占122例,其次为脊膜瘤和先天性脊髓肿瘤。早期临床表现:髓内肿瘤以肢体麻木无力为主:而髓外肿瘤则以根性神经痛为主:硬脊膜外转移性肿瘤多以突发疼痛起病。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