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文中  李维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05-1507
目的:探讨坐骨结节滑囊炎的CT表现及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坐骨结节滑囊炎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CT轴位平扫,其中36例常规轴扫后行薄层冠状扫描,32例尚行CT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于坐骨结节与臀大肌之间的间隙内可见单个多房囊性水样密度肿块,边欠清,大小1cm~6cm直径,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示肿块内无明显强化,但分隔及边缘可有轻度强化。结论:坐骨结节滑囊炎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CT扫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骨髓炎11例的B型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89年12月至1991年4月应用B型超声结合x线诊断急性骨髓炎11例报告如下。 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40岁,平均年龄14.6岁。发病部位股骨8例、胫骨2例、髂骨1例。全部病例同时进行了x线摄片检查,后经手术或穿刺证实。 采用SAL-32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对压痛区进行多方位滑动纵、横断面探查。实时观察,冻结图象后用索尼UP-810B超图象记录仪或135胶卷摄影记录。  相似文献   
3.
易文中  李维金  曹阳  易刚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041-2044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小肠肿瘤患者每人口服约1 000~1 500 mL 5%等渗甘露醇后,肌注20 mg山莨菪碱注射液,10~15 min后行螺旋CT三维扫描,分析不同小肠肿瘤的SCTE表现,并比较4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36例SCTE患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高于传统CT扫描78.57%(33/42)(χ2=4.03,P<0.05).[结论]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传统的胃肠道和内镜检查单纯地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尚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和三维后处理能力,能清晰反应肠壁和肠腔外的病变.新的影像技术口服大剂量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能使小肠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传统CT高.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在X线、B超引导下对58例病人进行的选择性血管造影和药物灌注及栓塞术的临床应用,共进行了85次插管。58例患者包括30例肺癌及13例肝癌,其中5例肝癌病例进行了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双介入治疗。结合文献报导,讨论了肺癌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化疗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和栓塞及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的价值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CT对腹部钝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腹部钝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应用CT扫描对42例胳部钝伤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CT扫描发现肾外伤19例,肝外伤5例,脾外伤19例,肠系膜血肿2例,肠穿孔2例,其中有5例为复合伤。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脏器损伤及胳腔出血的程度和范围。结论:CT能迅速、准确地检出腹腔脏器损伤,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5%等渗甘露醇螺旋CT胃肠造影在胃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CT检查资料,检查方法:包括传统法口服阳性对比剂CT扫描(20例)及口服甘露醇胃肠造影后CT检查(26例).[结果]26例口服甘露醇组病人中有25例清晰显示病变,20例传统组仅13例显示病变.口服甘露醇组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0%,传统口服阳性对比剂组为61.76%;GIST的CT特征:恶性胃肠间质瘤CT特征为: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肿瘤中央坏死及囊变多见;肿瘤边缘多不光整,可呈分叶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良性GIST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肿瘤坏死及囊变少见,病灶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结论]口服甘露醇螺旋CT胃肠造影是诊断胃肠间质瘤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脑型肺吸虫病的CT分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型肺吸虫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8例肺吸虫患者,经CT常规和增强扫描检查,部分经药物治疗后复查。结果:脑型肺吸虫CT表现划分为4型:脑膜型,转转移瘤型,脑囊肿型和混合型,脑膜型和转移瘤型药物治疗预后较好,而脑囊肿型较差。结论:按照脑膜型,转移瘤型,脑囊肿型和混合型划分更能体现肺吸虫脑部的病理形态变化。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脊髓造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分析脊髓造影、脊髓造影CT及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4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病人进行了脊髓造影、CTM、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脊髓造影采用常规脊髓造影和CTM相结合(以下称脊髓造影).CTM在常规脊髓造影后4~6h进行.MRI采用SE序列加GE序列.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病灶检出率、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做一统计和分析.结果脊髓造影CT与MRI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8.6%,85.7%,定性准确率分别为66.2%,79.6%,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0.6%,92.3%,病变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在造影与MRI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定性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髓造影CT与MRI结合将有利于椎管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及定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内固定术后评价中的应用技术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脊柱钛合金内固定术后患者行MRI常规扫描,分析患者的MRI图像.部分病例选取垂直和平行于螺钉长轴两种频率编码方向分别扫描,评价其与螺钉伪影大小的关系.结果:当频率编码方向平行于螺钉长轴扫描时,螺钉所产生的图像伪影较垂直于螺钉长轴扫描时显著减小,能准确判断螺钉植入位置,椎体和椎管结构清晰.49例患者中出现12例螺钉位置不佳,其中与硬膜囊有接触者5例,螺钉游离于椎弓根之外者4例,穿破皮质进入椎间隙者2例,压迫神经根者1例.同时49例患者中伴随有椎管狭窄13例,脊髓受压缺血或软化灶形成12例,粘连性蛛网膜炎6例,脑脊液漏及假性脊膜膨出2例,肿瘤复发1例.结论:选取平行于螺钉长轴的频率编码方向扫描能使螺钉伪影明显缩小,从而能更好地评价脊柱内固定术后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