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MDA-7/IL-24基因对肝癌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感染人正常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HepG2;用RT-PCR法观察MDA-7/IL-24基因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7/IL-24蛋白的浓度;4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及Hoechst染色观察MDA-7/IL-24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Annexin-V和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MDA-7/IL-24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正常细胞L02中的高效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MDA-7/IL-24蛋白的表达; MDA-7/IL-24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MDA-7/IL-24阻滞肝癌细胞于G2/M期,能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而对正常的肝细胞无阻滞作用和毒性作用。结论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促使细胞增殖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选择性地杀伤肝癌细胞HepG2,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无任何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固生蛋白tenascin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固生蛋白(tenascin ,T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与HCC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 2例HCC、10例肝硬化和7例正常肝组织内TN的表达情况,观察与HCC病理学特点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TN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 χ2 =4 15 ,P <0 0 5 ;t=2 4 73,P <0 0 5 ) ;②TN在有包膜侵犯组、病理分级Ⅲ~Ⅳ组及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 χ2 =5 4 7,P <0 0 5 ;t=2 138,P <0 0 5 )、病理分级Ⅰ~Ⅱ级组( χ2 =6 87,P <0 0 1;t=2 4 79,P <0 0 5 )以及无转移组( χ2 =10 6 ,P <0 0 1;t=2 6 93,P <0 0 1) ;③肝癌>5cm、有包膜侵犯、有转移、病理分级Ⅲ~Ⅳ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肝癌≤5cm(t=2 0 36 ,P <0 0 5 )、无包膜侵犯(t =2 32 8,P <0 0 5 )、无转移(t =2 4 94 ,P <0 0 5 )及病理分级Ⅰ~Ⅱ级组(t =2 2 71,P <0 0 5 )。④TN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TN阴性表达HCC中的MVD值(t =2 4 87,P <0 0 5 )。结论 T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其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phrin-A1 及其受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2例肝细胞癌(肝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标本中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和EphA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在52例肝癌组中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EphA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31/52),53.8%(28/52)和17.3%(9/52),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12/52),28.9% (15/52)以及21.2%(11/52)。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hA2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mRNA在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和73.7%(38/52),明显高于癌旁组中的阳性表达42.3%(22/52)和48.1% (25/52) (P<0.05),而EphA2mRNA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Eph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1);而Ephrin-A1与EphA2的表达无相关性;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26,P<0.01)。结论:Ephrin-A1通过与其受体EphA1相结合,促进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有望成为肝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TERT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同步检测62例肝细胞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8例正常肝组织中hTERT蛋白及hTERT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hTERT基因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TERT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胞质内,偶见核内染色。hTERT蛋白和hTERT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71%(55/62)、82.26%(51/62),分别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9.68%(6/62)、6.45%(4/62),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hTERT蛋白及其mRNA在8例正常肝组织均未见表达,阳性率为0.00%(0/8)。统计学分析显示,在肝细胞肝癌中hTERT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门静脉有无癌栓、血清中甲胎蛋白表达水平、是否合并HBV感染等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结论:hTERT基因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有望成为肝细胞肝癌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Recent reports have identified that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rotein (PTEN) is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the human body with a double-specific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lipid phosphatase and protein phosphatase[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known as one of the ut-most factors stimulating tumor blood vessel grow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a solid malignant tumor, whose growth is rapid, with frequent intrahepatic dissemination and m…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治疗的68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未使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对照组)32例,使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示踪组)3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对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和示踪组分别清扫中央区淋巴结205枚和324枚。其中,对照组手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6.41±1.56)枚/例,示踪组为(8.99±2.24)枚/例,多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0.6%(13/32),与示踪组(47.2%,17/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但示踪组喉返神经内侧区的淋巴结转移率(38.9%,14/36)高于对照组(12.5%,4/32),P=0.029。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一过性低血钙发生率及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均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明显提高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同时不增加(或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IL-2治疗对肝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IL -2治疗与肝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4例术前有IL -2治疗史、12例术前没有IL -2治疗史的肝细胞癌存档石蜡包埋切片组织中MRP1、IL -2受体α链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L -2治疗组中IL -2受体α链表达强度为 :0 3 0 19± 0 0 40 2 3 ,明显高于非治疗 (0 2 63 1± 0 0 2 2 2 4,P <0 0 1) ,IL -2治疗组IL -2治疗有效。IL-2治疗组中MRP1表达的强度为 :0 3 3 64± 0 0 44 67,非治疗组为 :0 3 0 0 8± 0 0 3 764 ,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用IL -2治疗HCC患者 ,在增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同时增加了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因此 ,在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时 ,联合应用IL -2会降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在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2α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缺氧培养条件下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缺氧诱导因子(HIF-20α)脱氧寡核苷酸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测转染前后HIF-2α mRNA量和蛋白量检验转染效果;MTY法测定细胞生长和黏附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HIF-2αmRNA和蛋白表达在反义转染组显著低于正义组、随机组与对照组(P〈0.01)。HIF-2仪表达阻断对细胞生长和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抑制体外粘附能力(抑制率16.99%~31.07%)和侵袭能力(抑制率17.9%)(P〈0.01)。结论HIF-2α表达阻断可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活性。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rotein,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表达及其关系,并探讨两者与HCC发生、发展及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PTEN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肝癌组织临床病理分期、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PTEN蛋白及mRNA表达阳性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VEGF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两者间呈负相关(r=-0·613、-0·572,P=0·000、0·002);肝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性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2、0·000),而与VEGF和MVD表达呈正相关(P=0·000);MVD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439,P=0·001),而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45,P=0·000)。结论:PTEN和VEGF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反映HCC组织分化和侵袭性强弱;HCC中PTEN表达缺失可能引起VEGF表达增加,从而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中Toll样受体4(TLR4)、诱骗受体3(DcR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HCC组织中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TLR4和DcR3蛋白表达.结果 60例HCC肿瘤组织中7例TLR4表达阳性(11.7%),对应癌旁组织中43例TLR4表达阳性(71.7%),两者比较P<0.01.60例肿瘤组织中46例DcR3表达阳性(76.7%),对应癌旁组织中11例DcR3表达阳性(18.3%),两者比较P<0.01.TLR4与DcR3在HCC中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TLR4与DcR3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