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外循环(CPB)与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SIR)密切相关,SIR可引起多种器官功能的障碍,尤其是肺的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和严重[1,2],CPB术后因肺部合并症而死亡的病人约占CPB术后总死亡率的1/3[3],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在引起肺组织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能通过粘附分子增加对内皮细胞的亲和力,它们大量聚集在肺组织中通过脱壳粒作用释放大量蛋白酶,导致组织水肿,肺泡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组织破坏比较重要的酶,与CPB后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4]。本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
党参及茯苓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和茯苓(均为补益中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分为7组:空白组、党参与茯苓的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的受试药物灌胃浓度分别为人体推荐量的5,10,30倍,空白对照组用无菌水代替受试物。连续给药14天后,取肠道内容物,溶解涂布筛选平板,培养计数。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为检测指标,观察给药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的党参能显著提高肠道乳杆菌水平并降低大肠杆菌水平;而高剂量的茯苓能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水平。结论党参和茯苓对肠道菌群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IM)诱导正常人原代CD3+ 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方法: 0~100 nmol/L的IM作用原代T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spase-3、Caspase-8、A20和NF-κB基因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20和NF-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M具有明显促T细胞凋亡能力,其凋亡分子Caspase-3 和A20基因表达水平均上调,而NF-κB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下调。结论:IM通过上调A20的表达诱导了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CHD)围术期神经功能特点及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50例CCHD新生儿的围手术期资料,利用头颅超声、头颅CT/MRI、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症状进行术前和术后神经系统评估,任何一项有阳性意义即判定为神经发育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CHD患儿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术前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正常组28例(56.0%),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入院年龄、胎龄、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是否早产、是否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呼吸机支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无新发异常组28例(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OR=1.537,95%CI:1.170~2.018,P<0.01)和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OR=1.172,95%CI:1.031~1.333,P<0.05)是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4.95 mmol/L,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4.3%;术后ICU住院时间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712,最佳截断值为18.0 d,诊断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6.4%;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917,诊断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64.3%。 结论 CCHD患儿围术期神经发育不良风险较高,部分患儿术前已存在异常。术后24 h乳酸峰值和术后ICU住院时间是术后神经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术后不良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澳门地区医院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期间从澳门地区两家医院的临床患者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158株,用表型确定试验确定产ESBL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产酶菌株的CTX-M-3、CTX-M-9、TEM和SHV等常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并结合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特点对PCR扩增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澳门地区临床分离的158株大肠埃希菌中,有54株产ESBL,产酶率为34.2%。PCR 扩增结果显示,所有产酶菌株均携带TEM基因;其中有47株(87%)同时携带CTX-M-9、TEM两个基因;没有菌株携带CTX-M-3和SHV 基因。产ESBL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室,其中普外科占40.7%,内科占27.8%,心脏科占16.7%。标本分布较为集中,尿液占55.6%,分泌物或脓液标本占22.2%,血液和呼吸道标本各占11.1%。【结论】 澳门地区医院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在临床各科室分布广泛,主要分离自尿液、分泌物或脓液标本;所有菌株均携带TEM基因,并有87%的菌株同时携带CTX-M-9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VCAM-1)的表达变化及海洋放线菌素X2对CVB3感染ECV304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病毒后的抑制情况;采用RT-PCR和FCM分别测定CVB3感染的ECV304细胞在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的SI为63.88。正常状态下ECV304细胞基本无VCAM-1 mRNA表达,CVB3感染ECV304细胞促进VCAM-1 mRNA表达,感染12 h达到最高峰,6~54 h时VCAM-1 mRNA水平,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VB3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VCAM-1蛋白表达在12~48 h显著高于正常ECV304细胞对照组(P<0.05)。海洋放线菌素X2干预后,于12~54 h降低ECV304细胞VCAM-1 mRNA的水平,12~24 h降低VCAM-1蛋白的表达,与CVB3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可下调CVB3诱导的ECV304细胞VCAM-1的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SiO2所致小鼠矽肺模型血清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 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干预组(高、中、低剂量).于姜黄素干预第14天、 42天后分别每组各处死6、 9只, 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清中TNF-α、 TGF-β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的肺组织炎症反应、纤维化程度较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 肺组织匀浆、血清中TGF-β1、 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 P < 0.01).给予姜黄素干预后, 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肺组织匀浆及血清中TGF-β1、 TNF-α的含量( P <0.05), 同时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姜黄素能降低SiO2致小鼠矽肺模型肺组织和血清中TNF-α、 TGF-β1水平, 可能通过下调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Ig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带及BCL-2IgH(MBR)融合基因,对B-NHL淋巴瘤诊断及化疗前、后微小残留灶克隆性变化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上述两种靶基因突变检测的PCR方法各两种,检测B-NHL组患者及非淋巴瘤肿瘤组患者各30例,观察化疗前、后的检出阳性率及变化,同时设健康对照30例。结果联合两种方法对B-NHL淋巴瘤治疗前患者WBC基因组DNA中的IgH基因96.6%呈单克隆重排带,化疗后原来单克隆重排带者有1例转阴,2例转为2克隆性,2例转为3克隆性;两组对照阴性。B-NHL淋巴瘤患者中38.3%BCL-2/IgH(MBR)融合基因阳性,非淋巴瘤肿瘤组患者为10.0%,健康人为6.6%;联合两种方法对B-NHLBCL-2IgH(MBR)的总检出阳性率为38.3%。结论联合检测IgH基因重排及BCL-2/IgH(MBR)融合基因可提高B-NHL的诊断率,IgH基因单克隆重排带在B-NHL,化疗前后检测对监测B-NHL微小残留灶克隆性变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苓散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予参苓散14 d,实验前后检测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结果 中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肠杆菌减少,乳杆菌和肠球菌无显著变化;高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多,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肠球菌无变化.结论 参苓散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增殖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