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58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直肠肛管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的不同特点。方法 选择IBS病人85例,分成两组。其中腹泻组52例,便秘组33例,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PC Polygraf ID高分辨率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分别测定直肠肛管压力、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最低充气量。结果IBS病人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最低充气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泻组的最大缩窄压和排便阈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便秘组的松弛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腹泻型IBS病人的症状与最大缩窄压和排便闽值降低有关;而便秘型则与松弛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量显著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转外科治疗的94例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患者的病因、病情演变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患者中胃癌47例(50.0%);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3例(13.8%);贲门癌和消化性溃疡各9例(各9.6%).其中接受手术治疗88例,术后死亡9例;继续保守治疗6例,死亡4例.结论胃癌是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病因,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早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至2013年间采用双镜联合、单纯胃镜、单纯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共107例,比较4种治疗方式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无死亡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双镜联合组、单纯胃镜组,单纯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肿瘤直径分别为(3.7±2.8)em、(2.1±1.2)em、(3.8±2.4)em和(4.2±2.6)em,操作时间分别为(1.8±1.0)h、(0.8±0.5)h、(2.4±1.0)h和(2.5±1.0)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4±42.7)ml、(35.0±37.2)ml、(59.3±54.6)ml和(236,7±332.2)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3)d、(0.5±0.1)d、(3.7±1.4)d和(5.3±2.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0.5±0.1)d、(0.4±0.1)d、(0.6±0.2)d和(3.7±0.7)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5.1)d、(2.0±1.8)d、(9.2±3.1)d和(11.5±4.0)d。双镜联合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肿瘤直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或长于单纯胃镜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适用范围广,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5.
"肝-肠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肝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改变通过影响能量吸收、促进肥胖、参与胰岛素抵抗、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内毒素血症等机制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和发展;抗生素或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可能能防治NAFLD等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与胆结石形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52例胆结石、糖尿病、糖尿病胆结石患者与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七种结合胆汁酸的含量,结果发现:三种疾病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胆汁酸代谢的改变。,糖尿病及糖尿病胆结石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CBA量均增加(P<0.01)。糖尿病及糖尿病胆结石组TG、CHO、LDL值均升高(P<0.05.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及胆汁酸池体积缩小,与胆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百蕊草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实验的回收率为98.4%,CV=1,5%.本方法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时食管金属记忆支架植入术治疗小儿食管化学性损伤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小儿食管化学性损伤狭窄患者,在X线引导下置入食管金属记忆支架,4周后在内镜引导下取出支架.术后密切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支架术后4 周,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显著改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例患者于术后6、8个月因肉芽瘢痕组织增生而导致狭窄再行食管扩张术,其余8例患者未再行食管扩张术.结论食管金属记忆支架植入术治疗小儿食管化学性损伤狭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淋巴瘤超声内镜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在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I)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PGI患者行EUS检查,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将结果与普通内镜与外科手术相比较。结果PGI的EUS声像图表现为表浅扩散型(16.67%)、弥漫浸润型(38.89%)、肿块型(27.78%)、混合型(16.67%);EUS诊断PGI符合率为88.89%,与普通胃镜相比(55.56%),差异显著;EUS对PGI的T、N分期诊断准确性分别达到100%、72、73%。结论EUS诊断PGI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并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胃壁深度、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结情况,EUS结合病理检查为诊断PGI的一项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胰酶胶囊与多酶片治疗胰腺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胰酶胶囊与多酶片治疗胰腺炎伴消化不良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 63例病人随机分成 2组 ,胰酶胶囊组 33例给予胰酶胶囊 2粒 ,po ,tid× 4wk ;多酶片组 30例给予多酶片 5片 ,po ,tid× 4wk ;服药后 2 ,4wk进行临床症状的积分评价。结果 :胰酶胶囊组治疗 2wk后在腹痛、饱胀、胃肠胀气、腹泻等积分分别下降了 (0 .86± 0 .13)分 ,(1.33± 0 .14 )分 ,(1.4 0± 0 .2 1)分 ,(0 .90± 0 .16)分 ;多酶片组分别下降了 (0 .13± 0 .0 3)分 ,(0 .37±0 .0 4 )分 ,(0 .36± 0 .0 7)分 ,(0 .15± 0 .0 4 )分。均P<0 .0 1。治疗后 4wk胰酶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4 %、多酶片组为 5 7% ,2组间比较P <0 .0 5。结论 :胰酶胶囊治疗胰腺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多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