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SCR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检查、频域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运用频域OCT(SD-OCT)的5线光栅扫描和黄斑三维扫描进行SD-OCT黄斑区扫描,计算各种OCT形态特征对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 入选急性VKH患者40例(40眼),急性CSCR患者32例(32眼);急性VKH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急性CSCR组差(P<0.001);急性VKH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771.6±419.2) μm,而急性CSCR组为(451.7±157.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所有患者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而膜样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仅见于急性VKH组,它们对鉴别急性CSCR的敏感性分别是85.0%、62.5%和55.0%,膜样结构对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最高,且其特异性为100.0%,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5.0%.结论 SD-OCT可以有效区分急性VKH和急性CSCR,膜样结构是鉴别两者敏感性最高的OCT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目前研究认为该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淋巴细胞、眶后成纤维细胞、眶后脂肪细胞、细胞因子和自身抗原抗体及吸烟是TAO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柔肝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柔肝方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100例慢性乙肝(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柔肝方治疗组及强肝胶囊对照组各50例。2组均3个月为1疗程,疗程前后检测肝纤4项(PCⅢ、HA、LN、Ⅳ-C)、血液流变学、肝活检病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对肝纤维化血清4项的治后复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柔肝方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柔肝方是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作用机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在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化观察中进行评判性思维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期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12月期间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对阿托品化进行常规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应用评判性思维对阿托品化进行护理观察与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阿托品化误判率和中间综合征发生例数。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阿托品不足7例,阿托品过量5例,阿托品依赖4例,病情反跳4例,中间综合征15例;观察组依次为3例、1例、1例、1例、6例。两组患者阿托品化误判率和中间综合征发生例数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阿托品化观察过程中,应用评判性思维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降低阿托品化误判率,减少中间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银胶囊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以消银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水提实验时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溶媒量的最佳条件。结果:水提取处方的最佳条件为:提取3次,水量分别为14倍、12倍、12倍,时间分别为1h、30min、30min。结论:本工艺稳定可行,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笔者临证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多种病症 ,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格林巴利综合征葛某 ,男性 ,2 8岁。四肢痿软无力伴麻木疼痛 2个月于 1 985年 2月 2 1日入院。患者 2个月前饮酒后出现上腹部不适 ,继之腹痛 ,里急后重 ,便脓血。按急性菌痢治疗 4日后腹泻止。继而出现  相似文献   
7.
张贵华  马云淑  黄金娥  罗红梅  康绍建 《中草药》2012,43(11):2158-2163
目的 研究砂仁、草果、白豆蔻挥发油对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主要含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离体皮肤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HPLC法测定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累积渗透量(Qn),考察3%、5%、7%、10%砂仁、草果、白豆蔻挥发油对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促渗效果.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挥发油中,以5%砂仁挥发油、3%草果挥发油、10%白豆蔻挥发油渗透速率(Jss)最大,分别为1.039、0.951、0.907 mg/(cm2·h);与不加促渗剂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增渗倍数(ER)分别为1.212、1.230、1.383,其中5%砂仁油的ER大于阳性对照10%氮酮.结论 5%砂仁油、3%草果油、10%白豆蔻油均能明显促进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8.
丁香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贴剂的经皮促渗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丁香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贴剂的经皮促渗作用.方法: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氮酮为阳性对照,不含促渗剂的磷酸川芎嗪贴剂为阴性对照,考察含3%,5%,7%,10%的丁香挥发油对模型药磷酸川芎嗪经小鼠皮肤的促渗效果,采用HPLC测定磷酸川芎嗪的含量.结果:4种质量分数的丁香油对磷酸川芎嗪12h平均累积渗透量(Q12)分别为3.030,4.066,1.845,1.205 mg·cm-2;其12h时增渗倍数分别为1.54,2.06,0.96,0.62.与阴性对照组的Q12比较,5%丁香油与3%丁香油促渗作用显著.结论:3%,5%的丁香油能明显提高磷酸川芎嗪在贴剂中的渗透量,且促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症状表现为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而不睡,重者彻夜难眠造成失眠。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取穴也不同。我们采用透穴配合拔罐治疗失眠症,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对单味中药提取液中的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有效成分有良好分离纯化效果,但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理化性质差别大,而大孔树脂对不同成分选择性吸附不同,很难用一种树脂对所有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联用技术或大孔吸附树脂与其他方法联用对中药复方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减小服用剂量和降低制剂的吸潮性,对提高制剂稳定性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