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介入围手术期实施路径化护理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A、B两个病区收治的60例行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路径化临床护理的A病区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B病区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出院意见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护理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意见和两种护理方法的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路径化临床护理后,护士工作更具计划性、条理性、目标性,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专科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由于对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多方面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尽管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其穿刺、气腹及电烫等操作对呼吸、循环、内分泌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将腹腔镜手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依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融)和非处方药(OTC)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透析过程漫长而艰辛,并将伴随着患者以后每一天的生活。腹膜透析所产生的并发症以及疾病本身的进展而带来全身各系统以及脏器的损害,对病人的身体及心理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患者普遍会产生焦虑、忧郁、沮丧甚至绝望的心理问题,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青年的透析病人,正是将有所作为的时候,却因病成为的家里的负担和拖累,深深的无力感及挫败感,让他们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找出其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这对于提高透析护理质量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脑血管病的诊疗越来越多地需要其他相关学科的参与和合作,既往基于卒中单元为基础的合作模式需要更多的科室加入和更深入的合作方式。例如: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的再灌注治疗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重症监护科、神经介入科、放射科和康复科的配合;在卒中二级预防阶段,急性和亚急性期的卒中患者更强调营养支持和康复锻炼。融合性卒中单元作为卒中单元的升级模式,旨在促进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康复部门的深入合作,以不同的合作模式,抓住分秒必争的契机,实施最佳临床实践,为患者争取更好的临床结果。探索脑血管病融合病房的初衷就是为了探索深入合作的融合病房模式,进一步加强再灌注治疗、二级预防、围手术期管理等卒中诊疗多环节的多科室协作,为构建适合不同医疗机构的卒中诊疗多科室联合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新发1型糖尿病(T1DM)院外血糖控制情况,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血糖监测方式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新发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出院9个月内HbA1c中位数为标准(7.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将患儿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组;根据治疗方案联合监测方案分为4组,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组(CSII联合FGMS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自我血糖监测组(CSII联合SMBG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组(MDI联合FGMS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自我血糖监测组(MDI联合SMBG组)。比较治疗方案及血糖监测方式对新发T1DM患儿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 共有48例新发T1DM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HbA1c达标组(n=15)患儿年龄更小,CSII使用率及FGMS使用率更高,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儿性别、居住环境、监护人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M...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学科融合下的护理流程优化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为颈动脉狭窄并拟定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前6个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37例),后6个月入院患者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神经外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二级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二级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及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复诊二级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及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多学科融合下的护理流程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满意度,提高患者疾病二级预防措施的执行率,改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后46例输尿管梗阻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损害肾功能。超声检查可见肾盂积水和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扩张,可以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目的:评估二维超声对肾移植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4—01/2008-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武汉市三医院完成。 对象:收集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维超声诊断为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患者46例,占同期肾移植患者的3%。 方法:运用二维超声经腹壁对肾移植后肾输尿管梗阻患者进行检查;对于肾盂扩张积水者,换用高频探头动态扫描输尿管管壁及管腔。 主要观察指标:二维超声对肾移植后肾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①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46例中狭窄性梗阻28例,结石性梗阻16例,外压性梗阻2例。②结石性梗阻于输尿管管腔内显示强回声,较大者伴声影:狭窄性梗阻者管壁及吻合口明显增厚,模糊不清:外压性梗阻输尿管上中段扩张,肾周巨大淋巴囊肿。 结论:二维超声诊断是目前检查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主要方法,对结石性和外压性梗阻可明确诊断,对狭窄性梗阻初步诊断后需结合其他手段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目标性护理干预对改善髓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小脑缄默症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A区和B区的髓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对症制定的目标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术后14d观察组的SSA评分(20.00±1.32)分,Barthel(60.31±9.0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2、9.401;P<0.05).结论 目标性护理干预对髓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小脑缄默症效果明显,可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口咽肌肉功能,促进患儿进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晓静  张艳蓉  雷宇   《护理与康复》2021,20(2):85-87
总结1例烟雾病搭桥术后并发脑疝患者运用运动处方模式的康复护理体会。针对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及肌力情况,设计并实施了烟雾病搭桥术后运动康复以及脑疝术后运动康复。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康复效果较好,住院27 d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