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并分析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通过诱发性椎间盘造影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全部应用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行髓核摘除、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治疗。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6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腰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2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1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1.53±0.43)分,(1.06±0.61)分,(0.71±0.37)分]与术前VAS评分[(6.62±1.01)分]比较,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3,P<0.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ODI评分[(14.12±1.43)分,(12.98±2.01)分,(10.33±1.46)分]与术前ODI评分[(51.11±10.15)分]比较,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35,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93.10%(27/29)。 结论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疗效好、安全性高,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技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09月-2011年01月我科收治的9例自发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带线锚钉技术联合腓肠肌腱膜办修复断裂的跟腱,术后予以中药汤剂口服、给予长腿石膏外固定,3周后改小腿石膏再外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予以中药汤剂外敷熏洗,行常规功能锻炼,根据Ar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全内窥镜下减压结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于本院进行手术并于术后服用中药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减压术。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6,12,24个月对患者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DI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记录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末次随访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片评估腰椎稳定性。结果:45例患者完成24个月的随访,男21例,女24例;年龄53~87岁,平均(72.35±9.24)岁。VAS评分由术前(6.96±0.95)分,下降到术后3个月(3.29±0.55)分,术后6个月(2.67±0.48)分,术后12个月(2.27±0.45)分,术后24个月(2.09±0.29)分。ODI评分由术前(87.60±6.15)分,下降到术后3个月(38.76±6.52)分,术后6个月(29.89±8.07)分,术后12个月(27.33±7.99)分,术后24个月(26.60±7.78)分。VAS及ODI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到88.89%.术后1例一过性感觉障碍及1例暂时性尿潴留,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腰椎失稳。结论:全内窥镜下减压结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针对老年患者,该方法充分发挥了现代先进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在诊断急性脑梗死(ACI),评估缺血半暗带(IP)、侧支代偿储备,预测出血转化(HT)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全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ACI患者,均接受常规MR序列、DWI序列及ASL序列检查。根据发病至接受MR检测间隔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和非超早期组,比较超早期组(13例)和非超早期组(34例)ACI患者梗死核心(IC)、DWI序列上的统计梗死面积(SDWI)与脑血流量异常灌注面积(SCBF)不匹配区(MACD)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异性指数(rFA)、相对平均弥散系数(rDCavg)差异;分析31例未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侧支代偿情况与入院时和入院第15天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变化,检测接受溶栓治疗的16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第7天IP面积变化情况;分析不同IC灌注状态HT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IC区域,超早期组rFA、rDCavg大于非超早期组(P<0.05);在MACD区域,超早期组rCBF低于非超早期组(P<0.05),rFA高于非超早期组(P&...  相似文献   
5.
何伟东  周中  谢林  黄海涛  张仕兵 《吉林医学》2013,(27):5645-5645
目的: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临床资料,其中有6例单纯压缩骨折,10例单柱骨折,13例双柱骨折和5例三柱骨折。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共18例;其余则采用单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共16例。结果: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选择好的术前分型,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导航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术后腰背肌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25例OVCF患者行O臂机3D导航辅助PVP治疗,术后配合系统性腰背肌训练;对对照组25例OVCF患者行传统C臂机透视下PVP,术后进行一般肌肉训练。对比分析2组间术中透视时间、辐射剂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2 h、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计算技术成功率,观察骨水泥泄漏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25/25)。观察组术中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辐,射剂量更低(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骨水泥泄露发生率分别为4.00%(1/25)和8.00%(2/25)。未见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前、术后2 h及术后1个月VAS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导航辅助PVP治疗配合术后腰背肌训练,可在安全、有效治疗OVCF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暴露,改善PVP术后中、长期疼痛。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松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其发病机理主要由于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治疗上一般予以钙剂、二磷酸盐、性激素、降钙素、氟化物等,但存在疗效不理想,价格较高不易普及,有的副作用较大等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和侧后路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腰椎全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全内窥镜下侧后路技术治疗34例,椎板间隙技术治疗41例,观察两种术式临床疗效(Nakano标准)、并发症等。结果:侧后路技术治疗的34例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椎板间隙技术治疗的41例中3例术中,硬膜撕裂。两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不显著。经6个月随访,疗效优良率椎板间隙技术87.80%,侧后路技术88.24%(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和侧后路技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均满意,宜根据椎间盘突出位置、大小、性质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技术配合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该手术方法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5年1~12月我院运用上述方法共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4例,女21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减压治疗,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口服自拟补肾活血舒筋方汤剂。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6个月随访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问卷调查,通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术后第2天能下地,术后住院2~12 d,平均住院5.5 d。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半年随访时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2例,疗效差的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微创手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患者病情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缓解,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3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头低足高位卧床1周,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结合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安全、微创、疗效好、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 】目的:通过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技术配合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该手术方法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我科运用上述方法共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34例,女性21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减压治疗,术后第二天给予患者口服自拟“补肾活血舒筋方”汤剂。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3 、6个月随访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问卷调查,通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50min,术后第二天能下地,术后住院2-12天,平均住院5.5天,术后均获得随访6个月,VAS由术前平均8.0分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1.2分,有明显改善(P<0.05),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半年随访时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2例,疗效差的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微创手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头低足高位卧床1周,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结合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安全、微创、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