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男,23岁,住院号152537。患者因头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5月余,于1984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于1984年5月中旬,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有时头痛、低烧,服用“感冒灵”后症状消失。5月30日突然出现剧烈持续性头痛,呈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恶心、呕吐,于6月1日入某院诊治,先后行6次腰穿,脑脊液压力300~400mmH_2O,白细胞数0~92,淋巴细胞数96。糖9~13mg%,蛋白70~180mg%,氯化物620~700mg%,脑脊液多次培养均未发现结核杆菌及新隐球菌;脑CT扫描二次未发现占位性病变;经会诊,考虑为“颅内感染,以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1 1月8日至9日,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第五次年会,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召开,参加会议的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有:教育部部属院校的法医学系(院)和部分省属院校的法医学系(教研室)的法医学专家,中山大学委派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医学会副理事长王镭教授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究会理事长吴家文教授和副理事长侯一平教授主持。王镭主任通报了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精神,尤其是医学教育,不能再扩招,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有限,今后重点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法医学专…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水肿是输液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输液相关性死亡的病理学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对1990年~2001年间医疗纠纷尸检档案中28例输液相关性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液过程中死亡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输液相关死亡多发生在基层医疗单位内科性质科室.死亡多发生在输液4 h内,绝大多数患者在临死前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尸检发现死者大体呈溺死肺样改变,重量增加1~2倍.结论输液引起死亡的原因以急性肺水肿为主,其次为输液过多致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精确地建立轻、中、重液压冲击分级脑损伤动物模型,我们设计了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装置。该装置由不锈钢储液管、压缩空气、减压设备及计算机等组成,可以精确地控制冲击气压的大小、记录冲击时脑组织所承受的压力、显示压力曲线、液压冲击后可以迅速释放系统内的压力,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随冲击压力的增加而加重,以冲击侧大脑半球为最重,也可波及对侧及脑底部。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急死者的法医尸检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死亡率亦随之上升,但对该类死亡病例进行尸解的报道很少。文献报道,支气管哮喘所致急死在医院外比医院内为高[1],因此这类死者的尸体解剖在法医实践中相对较医院多。为给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材料,本文对12例进行法医尸检的哮喘急死者的临床、肺组织及心肌病变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死亡原因。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2例支气管哮喘急死者取自于1983年至1997年762例尸检,每例均经系统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部分案例进行毒物分析,每例组织病理切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DNA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建立自由落体打击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采用Feulgen’s DNA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损伤侧大脑皮质浅层和海马区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变化呈:24h内迅速下降,24—96h有缓慢上升趋势;伤后24h内上述两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均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R^2分别为0.668和0.615。可导出直线回归方程。结论采用Feulgen’s DNA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DNA含量变化,可以应用于脑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探索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海洛因中毒死亡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统计成都地区 1996年至 2 0 0 2年吸食海洛因中毒死亡数、成都地区人口增长数 ,分析比较两者绝对增长率及吸食海洛因中毒死亡人员的构成特征。结果 ①每年因嗜食海洛因中毒死亡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②海洛因中毒死亡者中 ,男性明显比女性多 ,年龄主要集中在 2 0至 4 0岁之间 ,2 0岁以下中毒死亡人数较少 ,并且在中毒死亡者的职业中 ,农民占的比例很大 ,特别是民工 ;③海洛因中毒死亡地点大多数都是比较隐蔽的场所 ,以野外居多 ;④海洛因中毒死亡方式以注射为主 ,中毒死亡者大多数死于上肢静脉注射。结论 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教育和隐蔽场所的巡查和控制 ,或许是降低海洛因中毒死亡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改变,作者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水中和空气中经历6天的血凝块和保存不同时间的血纱布上红细胞的形态。发现在水中和空气中经历了6天的红血球形态保存较完整,红细胞直径为548~588μm。在保存长达14年的血纱布上的红细胞明显变形,有的出现破碎,但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识别红细胞膜的结构。作者对扫描电镜下的红细胞的形态和法医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生前损伤早期诊断指标,采用免疫散射浊度分析法,对生前、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大鼠切创皮肤的5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生前损伤5分钟,5HT含量明显升高,15分钟达高峰,60分钟开始下降。生前损伤各组5HT含量均较自身对照组明显升高(升高40%以上,P<005);而死后5分钟和15分钟组皮肤中5HT含量均较自身对照组升高(P<005),但增加幅度均低于36%。提示,如创缘皮肤5HT含量比自身对照升高40%,可判断为生前伤  相似文献   
10.
闭合性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闭合性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有关因素,对34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案例尸解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为41.18%。34例颅脑损伤案例中以10~49岁为多见,该年龄段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为44.44%;颅脑损伤后立即死亡至损伤后6小时内死亡者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为41.18%,伤后7小时至48小时死亡者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亦为41.18%;单一部位损伤出血者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为69.23%,多部位损伤出血者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为23.81%。结论: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损伤后经历时间及脑损伤部位无关,但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