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Array tomography是一种基于连续超薄切片方法的高分辨率组织三维成像技术,可将Z轴分辨率提高到50nm,并可以进行多重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近年来,该技术和膜片钳、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等联合使用,在生物组织精细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活性氧在不同葡萄糖培养条件下的生成状况是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方法:取体外培养的L6骨骼肌细胞和诱导分化的肌管细胞,分别用含有3,5.5,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培养,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着高糖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有增加的趋势,其中25 mmol/L葡萄糖培养细胞4 d的活性氧生成明显高于5.5 mmol/L葡萄糖培养细胞的水平;3,5.5 mmol/L葡萄糖培养对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无显著影响.诱导肌管细胞较成肌细胞在高糖培养条件下更易产生活性氧.说明体外培养细胞葡萄糖浓度、培养时间和培养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的因素,可用于模拟体内高糖损伤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3.
Reelin与哺乳动物新皮层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eelin信号在哺乳动物新皮层进化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控制皮层神经元迁移,维持哺乳动物新皮层由内到外的发育模式,维持放射状胶质纤维的平行排列,从而为神经元的正确迁移提供"脚手架"。Reelin信号诱导双极神经元产生以及神经元与放射性胶质的结合,Reelin突变会导致新皮层的严重损伤,Reelin阳性细胞数量在哺乳类中的大量增加可能是新皮层产生的原因之一。对Reelin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新皮层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ROPELLE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显示恶性骨肿瘤浸润范围的价值。方法:建立30只兔右侧胫骨恶性骨肿瘤模型,并行MRI常规序列及DWI(b=500 s/mm^2)检查。DWI图像上测量肿瘤实性区、肿瘤坏死区、肌肉水肿、正常肌肉、骨髓水肿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于矢状位肿瘤最大层面分别测量DWI-ADC、快速自旋回波(FSE)T 2WI、脂肪抑制(FS)FSE-T 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图像以及病理标本中的肿瘤浸润范围(肿瘤最大横径与最大纵径之和),并对DWI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MRI各序列与病理切片显示肿瘤浸润范围的差异。计算ADC图像显示肿瘤浸润范围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肿瘤实性区、肿瘤坏死区、瘤周肌肉水肿近端、肌肉水肿远端、正常肌肉、骨髓水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6×10^-3、1.81×10^-3、2.20×10^-3、2.33×10^-3、1.86×10^-3、1.88×10^-3 mm^2/s,不同组织区域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6.78,P<0.001);除正常肌肉与骨髓水肿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外,其他不同病变区域的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与病理切片对照,肌肉水肿近端区内见肿瘤细胞浸润,肌肉水肿远端区、骨髓水肿区、正常肌肉区均无肿瘤细胞浸润。ADC图、FSE-T 2WI、T 2WI+FS、STIR及病理大切片的肿瘤浸润范围测量值分别为(5.30±0.89)、(5.52±0.87)、(5.42±0.87)、(5.43±0.85)和(5.20±0.89)cm,各方法测量的肿瘤浸润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ADC图、FSE-T2WI、T2WI+FS、STIR对显示肿瘤浸润范围的敏感度分别为93.3%、53.3%、66.7%、60.0%,特异度分别为80.0%、33.3%、53.3%、40.0%。结论:DWI-ADC图可通过ADC值定量区分不同组织成分,准确客观地确定肿瘤浸润范围,且显示肿瘤范围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较常规序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3岁,主因"双下肢无力5天"就诊。查体:右下肢肌张力减低;C3、4椎体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颈椎MR:平扫于C6、7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内见13.8mm×8.8mm×28.5mm等T1长T2异常信号(图1A);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软脊膜、软脑膜增厚并多发结节样强化(图1B)。术前诊断:脊膜瘤,不除外神经鞘瘤。行椎管硬膜内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细胞核圆形、略偏位;间质多发黏液变。免疫组化:CD99阳性、EMA阳性、Vim和S-100均散在阳性、CK、Myogenin、MyoD1和Des均阴性,Ki-67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s。男性21例,女性8例,男:女=2.63:1,年龄2个月~69岁,中位年龄为39.00岁。27例为单发病变,2例为多发病变。发病部位:①头颈部9例,位于口底、舌根部及皮下5例,4例位于鼻窦区;②腹部和盆腔9例,其中腹膜后5例、盆腔2例(其中1例位于宫颈)、胃窦部1例、腹股沟区皮下1例;③胸部5例,肺2例,其中1例肺内2个病灶。胸壁3例;④四肢3例,其中髂骨1例,左侧股骨头颈区1例,1例为椎体附件及双侧髂骨多发病变;⑤椎管3例,胸段椎管2例,颈椎硬膜外1例。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n=25)和MR检查(n=9)。CT检查当中,平扫17例,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MR检查中,平扫7例(序列包括FSE T1WI,Fat-Sat FSE T2WI,STIR),增强扫描1例(序列Fat-Sat SE T1WI),同时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1例。结果①软组织肿块:29例中,2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26例单发,1例多发;②病变大小与数目:29例中,27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变直径0.7~20.5cm,平均(5.64±4.45)cm;③病变形态:肿瘤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例边界不清楚,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15例有明确边界;④病变密度:15例肿瘤呈均匀实性肿块,14例肿块内见囊状低密度区。肿块实性成分CT值平均(34.34±13.27)HU。均无钙化或瘤骨;⑤病变信号:肿瘤呈等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影,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⑥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8例及MR增强扫描2例,病变实性成分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CT示低密度区无强化;⑦邻近骨结构改变:6例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形态不规则,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无骨膜反应。结论 PNETs可累及全身任意部位,CT和MRI主要表现为较大的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及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钙化或瘤骨,少见骨膜反应。CT和MR能够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结构、与邻近组织的关系、骨结构等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对本病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