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发病前、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病机存在差异。发病前阶段,病机涉及内伤积损和发病诱因,前者是发病基础而后者是促发因素;急性期阶段,病机涉及脑脉闭阻后发生的三个病理过程,即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它们共同参与了脑髓的损伤;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阶段,病机包括脑髓空虚和内邪伏藏,脑髓损伤则肢痿言蹇,新旧内邪伏藏构成复中风和呆病的发病基础。分段认识中风病机对预防、急救、康复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出血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对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2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4例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114例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滴14d,辨证口服活血化瘀免煎颗粒21d,21d后口服脑血疏口服液至发病后3个月。观察两组血肿体积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结果:入组7d后血肿体积吸收情况与入组当天相比,治疗组吸收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中风是在正气内虚的基础上,因内伤积损日久而使暗风、伏火等邪气内生,遇气候骤变、情志相激等诱因扰动气机,使气机逆乱"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导致络破脉损、血液溢出脉络之外而发为中风,急性期病机由"瘀停脉外、压迫神机","津行不畅、痰水形成","诸邪胶结、化毒伤脑"三个病理过程共同构成,恢复期虽病情趋于稳定,但局部脑髓空虚使症状难以得到完全恢复而留有后遗症,而诸邪伏藏又为复中风和呆病的发生构成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被动运动的中枢即刻效应,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6例右侧脑梗死恢复期左侧偏瘫患者,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被动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并以假穴针刺作对照,观察其相应脑部的即刻激活部位.结果:所有患者被动运动的激活区集中在右侧运动感觉皮层,与假穴相比,针刺阳陵泉在左侧岛叶前部、额下回、中央前回、梭状回、小脑等区域,中枢效应强于假穴,这些区域涉及多个大脑网络.结论:针刺阳陵泉可能通过调节运动相关网络促进偏瘫恢复.  相似文献   
5.
6.
归脾汤拆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根据病机拆分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由归脾汤拆分而成的"寤方"和"寐方",分别于晨起和睡前服用,对照组服用归脾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症疗效以及反映睡眠质量和日间觉醒状态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改良困倦量表(mESS)等疗效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失眠症疗效类似,但试验组能更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其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失眠病机合理拆分方剂较单纯辨证论治指导下的成方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运用运气学说分析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特点的方法,总结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在乙酉年运气中所呈现的特征.方法 调查北京地区乙酉年(2005年1月20日~2006年1月19日)发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13例,采集每个患者在急性期的症状、舌脉、辨证要素共173个观察项目.分析每个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有无差别,由此判断症状或证候的发生是否受到发病时运气的影响.结果 有7个症状、6个舌脉象、5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五运各运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有7个症状、2个舌脉象、6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六气各气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运气的气化作用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及证候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方法,研究脑梗死患者脑灰质结构损伤变化特点及头针疗法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6名和脑梗死患者16例,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对照组各8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所有患者行T1结构像扫描。采用VBM8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比较头针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与正常组脑灰质结构差异。结果脑梗死后患者较正常组在扣带回、楔前叶、楔叶、中央前回、脑岛等14个脑区存在脑灰质结构损伤,主要分布于患侧脑区。治疗两周后头针组较正常组在双侧舌回、后扣带回,左侧楔叶,右侧楔前叶等8个脑区仍存在灰质结构损伤,其中舌回和后扣带回2个脑区属新发脑灰质损伤。治疗两周后对照组较正常组在双侧前扣带、尾状核、楔叶、脑岛、额下回、额内侧回、楔前叶、旁中央小叶、颞上回、颞中回、舌回,右侧中央后回、后扣带回、中央前回、额中回等共计23个脑区存在脑灰质结构损伤,其中舌回、后扣带回、中央后回等9个脑区属新发脑灰质损伤。结论脑梗死后脑灰质结构存在广泛损伤,随病程延长灰质体积可逐渐减少,联合应用头穴针刺疗法能有效抑制脑梗后脑灰质损伤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三七三醇皂苷对MCAO大鼠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对脑缺血大鼠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揭示PTS对脑缺血受损神经元的重塑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EZ Longa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根据清醒后所得Longa评分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三七三醇皂苷组(三七舒通胶囊)和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分别于给药后3、7、28 d随机取大鼠6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DNF和TrkB的表达,并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脑组织BDNF和TrkB表达变化均有增高,并随时间的迁延呈下降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三七三醇皂苷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能上调皮质中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三七三醇皂苷能上调脑缺血后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可能通过上调BDNF和TrkB表达对脑缺血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元的重塑,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静息态f MRI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基底节核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特点,为优化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方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纳入脑梗死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1例,招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核磁扫描,选取7对皮层下核团为种子点,比较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度差异。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患者功能连接下降主要为左侧尾状核与右侧额内侧回、颞叶、小脑后叶和尾状核,左侧额上回、顶叶和颞叶;右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额叶、扣带回、小脑后叶、丘脑,右侧额中回;左侧壳核与右侧扣带回和丘脑;右侧壳核与左侧扣带回和丘脑;左侧丘脑与右侧额叶、颞叶和扣带回;右侧丘脑与左侧海马旁回、扣带回,右侧顶叶、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主要见于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顶叶;右侧伏隔核与右侧苍白球;右侧苍白球与右侧顶叶和壳核;左侧苍白球与左侧枕中回。结论:处于恢复期的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双侧大脑皮质功能减弱与增强并存,皮层与基底节之间的功能连接变化呈现双侧大脑半球间减弱而半球内连接增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