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影响我国老年患者肠道准备状态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肠道准备优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间行结肠镜检查的≥60岁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部手术及结肠镜检查史、心肺等合并症、肠道准备前饮食情况、药物服用时间和剂量、期间运动时间、排便次数、最后一次排便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道准备不足率为31.46%。与肠道准备不足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年龄(P=0.018),腹部手术史[优势比(odds ratio,OR)=2.83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12~5.423),合并脑卒中(OR=2.853,95%CI:1.534~5.183),合并慢性便秘(OR=3.464,95%CI:1.673~6.982),用药剂量不足(OR=4.934,95%CI:1.934~11.234),非少渣流质饮食(OR=2.984,95%CI:1.498~5.983),运动时间<30 min(OR=2.475,95%CI:1.253~4.886)],服药后大便次数(P<0.001)。结论:老年患者的既往患病史及用药剂量、饮食种类、运动时间与肠道准备情况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患者个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15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75)和常规补液组(n:75),肠内营养组留置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TPN),常规补液组行常规补液(非TP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和恢复所需时间,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补液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肠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术后腹胀、腹泻、咳嗽和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结论早期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延长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常规补液行营养支持更能满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谵妄是心脏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谵妄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早期识别谵妄可有效减少其危害,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本文从谵妄的诊断标准及分型、评估工具、心脏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因素出发,重点阐述了影响心脏术后谵妄早期识别的因素,旨在为提高护士早期识别心脏手术后谵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疾病应对机制下, 转移性前列腺癌(mPCa)住院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的现状,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7例mPCa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 并分析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60份, 有效回收率为97.4%(260/267)。260例mPCa患者反刍性沉思总评分为(31.08±6.46)分, 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分别为(14.13±4.44)、(16.95±4.55)分。初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面对医学应对方式是mPCa患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P<0.05);初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病程时间、社会支持水平和面对医学应对方式是mPCa患者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PCa患者反刍性沉思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在疾病应对机制的中介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胃切除术后留置鼻胃管患者鼻翼部压疮的发生情况,寻找更好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方法 方便性抽样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胃切除术后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患者1869例,按患者住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826例,采用易撕敷料(3M transporeTM white)胶带交叉粘贴于胃管再固定于鼻翼部;观察组1043例,采用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3M multipore-light brown)“Y”型粘贴于鼻翼部再交叉粘贴于胃管上;统计两组患者留置胃管3~6 d和7~20d时段中鼻翼部压疮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鼻翼部压疮总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内留置胃管3~6 d和7~20 d鼻翼部压疮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Y”型固定鼻胃管,可降低鼻胃管留置患者鼻翼部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大部分患者原有的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后并没有消失,并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1])。国外报道~([2-3])其发生率在5%~40.8%之间,国内报道~([4])为11.5%。PCS的主要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痛、餐后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胆道感染甚  相似文献   
7.
从冠心病个案管理的实施者、模式、效果评价、效果影响因素出发,阐述国内外冠心病个案管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冠心病个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肝胆外科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肝胆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案下血流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CRBSI的发生率是15.48%(13/84),观察组发生率是2.38%(2/84),2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感染持续时间为(14.9±4.5)d,总住院时间是(25.2±4.8)d,观察组感染持续时间是(5.7±2.2)d,总住院时间是(18.2±4.2)d,2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66.67%(56/84),观察组为95.24%(80/84),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CRBSI事件发生率和减轻感染程度,帮助患者及早控制感染并促进疾病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理念日间手术病房管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2~3月LC手术患者作为常规组(n=50),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护理管理;2017年4~5月为快速康复组(ERAS组)(n=50),实施日间手术病房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待床日、总住院天数、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术前待床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基于加速康复理念日间手术病房管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PCIA)、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间断肌肉注射度冷丁(IM)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探讨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术后长海痛尺评分、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不同镇痛方法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结果术后第0,6,12小时长海痛尺评分PCEA组低于PCIA组,PCIA组低于IM组,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IM组〈PCEA组,PCEA组〈PC工A组(P〈0.01);PCIA和IM组术后第0,6,12小时、PCEA组术后0小时收缩压与术前安静时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12h内PCEA镇痛方式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镇痛效果好,并可降低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24h以后可采用IM镇痛,与PCEA方法比较镇痛效果相当,但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小、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排气时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