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BL 教学模式联合3D打印在骶骨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至2018年在本院学习的本科实习生和住培学员共108名,按在院学习时间分为CBL教学组(n=53)和CBL联合3D打印教学组(n=55)。其中联合教学组在CBL的基础上,使用CT数据重建并打印出骶骨肿瘤的3D模型,对肿瘤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进行术前教学。分别评估两组在学生成绩、批判思维能力测评、学生进行自我鉴定问卷调查(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结果:CBL联合3D打印教学组在学生成绩、批判思维能力测评方面、学习兴趣、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优于CBL模式教学组。在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结合3D打印的CBL教学模式在本科实习生和住培学员教学中,能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骶骨肿瘤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 MMP-2/Notch1转染嗅鞘细胞(OEG)移植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 MMP-2/Notch1的质粒导入嗅鞘细胞,并移植入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体内,连续观察12周,与接受单纯OEG移植的脊髓损伤大鼠进行比较。结果移植转染MMP-2/Notch1能够增强嗅鞘细胞的迁移能力,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体内与对照组比较,能减少组织的缺损、轴突的坍塌、神经元的坏死凋亡,抑制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结论 MMP-2/Notch1转染的嗅鞘细胞相对于单独转染嗅鞘细胞能更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PLIF术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5岁。传统PLIF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岁。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6.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5±1.3)分、(6.5±1.2)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2.6±2.3)分、(12.4±2.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1±1.7)分、(13.2±1.6)分。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1.6)分、(7.8±1.6)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5±1.2)分、(2.5±1.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2±0.1)分、(1.2±0.2)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日无差异性,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性。影像学检查内固定均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2例改良PLIF术病例和3例传统PLIF术病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为跌倒和低处坠落,占47.6%,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引起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脊髓损伤相对较重,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2例.损伤类型中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1例,占全部颈脊髓损伤的49.2%,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59.6%.11例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仅1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跌倒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多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早期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壳聚糖和左旋聚乳酸制备的复合支架与一些细胞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出生1-3 d SD大鼠的嗅鞘细胞接种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作为实验组,设置嗅鞘细胞与多聚赖氨酸联合培养为对照组,培养1,3,5,7 d进行细胞增殖力检测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检测。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可在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存活,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实验组细胞形态呈圆形和椭圆形,突起少,细胞聚集成团;接种1d后,可见部分细胞团的外围细胞伸出短小突起,并渐向外周散开;接种第3天,见聚集成团的细胞扩散开来,大部分细胞生成突起,呈双极或三极,以双极为主;接种第5天,细胞突起明显伸长,形态仍以双极细胞和三极细胞为主,并可见扁圆细胞和不规则三角形细胞;接种第7天,细胞密度增加,突起伸展。对照组细胞形态与实验组具有类似特征。两组嗅鞘细胞数量、细胞周长和细胞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壳聚糖和左旋聚乳酸制备的复合支架与一些细胞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观察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出生1-3 d SD大鼠的嗅鞘细胞接种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作为实验组,设置嗅鞘细胞与多聚赖氨酸联合培养为对照组,培养1,3,5,7 d进行细胞增殖力检测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检测。 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可在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存活,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实验组细胞形态呈圆形和椭圆形,突起少,细胞聚集成团;接种1 d后,可见部分细胞团的外围细胞伸出短小突起,并渐向外周散开;接种第3天,见聚集成团的细胞扩散开来,大部分细胞生成突起,呈双极或三极,以双极为主;接种第5天,细胞突起明显伸长,形态仍以双极细胞和三极细胞为主,并可见扁圆细胞和不规则三角形细胞;接种第7天,细胞密度增加,突起伸展。对照组细胞形态与实验组具有类似特征。两组嗅鞘细胞数量、细胞周长和细胞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枢椎泪滴样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枢椎泪滴样骨折在颈椎损伤中较少见,以枢椎椎体前下缘冠状面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或四方形分离骨块为特征[1]。自2004年7月至2009年8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共11例,分别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7-05/2008-07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6~58岁,病程8~24个月;病变节段:均为单节段,C4~5 5例,C5~6 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置换后3个月行JOA评分,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置入后的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显示置换过程中和置换后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平均置换时间135 min。8例患者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13个月,所有患者置换后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由置换前平均8.9分(6~12分)增加到置换后第3个月平均15.2分(12~17分)。置换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3°(4.3°~6.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4°(2.8°~4.3°)和3.5°(2.9°~4.3°)。假体无偏移或下沉。末次随访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提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改良PLIF术62例患者,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使用传统PLIF术30例患者,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45±1.25),(6.50±1.26);术后3个月分别为(12.55±2.33),(12.55±2.30);末次随访分别为(13.03±1.90),(13.87±1.56).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0±1.62),(7.87±1.62);术后3个月分别为(2.54±1.32),(2.53±1.28);末次随访分别为(1.09±0.27),(1.11±0.18);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内固定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改良组3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1例双下肢肌力下降患者,术后下肢肌力改善不明显,行理疗处理.传统组2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有差异性,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而住院时间无差异性.结论 改良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