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中医复杂干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研究的成功与否,与是否有效控制偏倚有关。在非随机化的观察性研究中,倾向性评分能减少对比组间的差异,缩小偏倚。与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配比控制偏倚相比,倾向性分析法不受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的限制,无须在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随机,其结果更接近"真实世界"的实际干预效果而非临床试验的效果。因此,倾向性分析应用于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复杂干预疗效评价是适合的,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上市后再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苦碟子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影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7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6例、对照组354例。试验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中医康复技术,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加用现代康复技术,疗程为10~21 d,在第7,14,21天3个时间点上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FMI评分)。同时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NIHSS评分及FMI评分均呈改善趋势,且治疗第14天和第21天NIHSS和FMI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未发生与苦碟子注射液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苦碟子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信号sEMG分析,研究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机器人辅助运动训练sEMG变化的规律性,以便于研究其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名健康男性进行两轮各20min机器人辅助上肢自主循迹运动训练,并分别在其中一轮运动的过程中结合TENS。实验过程中采集sEMG,并以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得到平均频率MNF进行评定。结果:持续的TENS对肱二头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MNF谷值均值的变化率有较明显影响,而有刺激和没有刺激的运动训练中的MNF谷值回归线的截距和斜率的变化率则没有明显规律性。同一刺激模式下,不同肌肉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肱桡肌和肱三头肌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在机器人辅助上肢自主循迹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TENS对某些上肢肌肉有兴奋作用。但是,持续同一刺激对不同肌肉有不同的刺激效果,因此针对运动训练的不同动作阶段,应对不同的肌肉给予相对应的刺激,而不是单纯地给予持续的刺激。  相似文献   
4.
<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医学生应学会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掌握最新的临床技能,在医疗决策中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融入医疗决策中,不断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有研究表明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与毕业年限呈显著负相关[1],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  相似文献   
5.
初步整理有关推拿治疗中风病的古代文献,探讨古代医家对中风病推拿介入时间的认识,分析古代文献中有关中风病康复的导引方法,从推拿治疗中风先兆、膏摩推拿、器械推拿、推拿取穴等方面详加阐述,旨在加深对推拿治疗中风病的系统性认识,探索今后推拿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方向和现实指导意义,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生脉胶囊(以下称灯盏组)上市后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应用"临床研究中央随机系统",对6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灯盏组343例,西医组335例。灯盏组急性期以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为主,恢复期以口服灯盏生脉胶囊为主。疗效评价指标主要为随访360 d的重要临床结局事件(病死率、复发率、致残率、生存质量)。安全性评价主要观察实验室检查指标、不良事件及发生率。结果:随访360 d,灯盏组病死4例,病死率为1.17%,西医组病死16例,病死率为4.78%,灯盏组病死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灯盏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3.21%,西医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3.59%,灯盏组复发率略低于西医组;灯盏组致残率为39.53%,其中严重致残率为1.49%,西医组的致残率为40.13%,其中严重致残率为3.13%,灯盏组致残率与残疾严重程度均低于西医组;生存质量比较,灯盏组对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上肢功能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安全性分析显示,灯盏组发生不良事件11例,与药物治疗相关为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7%,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皮疹、恶心、头晕心慌,全部为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后出现,停药后1~2 d症状消失。灯盏组中发生13例肝功能异常,2例肾功能异常,临床医生判断3例ALT异常可能与药物使用有关,其余均与药物无关。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灯盏生脉胶囊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及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特点,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①优化选穴配伍组合;②规范电刺激的方式如频率和波形;③从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角度认真分析其影响人体的方式和途径的机理;④制定既符合传统中医针刺学,又能与现代康复医学相吻合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针对上市药脑栓通胶囊开展上市后再评价,观察其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随访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为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期二级预防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696例患者来自全国12家三级甲等医院,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44例、对照组352例。试验组给予脑栓通胶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连用6个月后观察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提示脑栓通胶囊可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期二级预防治疗,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在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未发生与脑栓通胶囊相关的不良事件。脑栓通胶囊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康复训练机器人与传统中医康复方法相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复训练机器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偏瘫康复研究机构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偏瘫康复训练机器人,辅助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然而目前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功能单一,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康复训练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增加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功能,而中医传统康复是我们的优势,如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提高疗效,使之更适用于临床,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