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6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细胞.在术后6、12、18周进行X线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估.[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6、12、18周实验组骨-肌腱结合部新生骨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骨-腱结合部愈合较早.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有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增生,并可见新骨形成;12周,髌腱与松质骨接触面软骨细胞移行带形成;18周,纤维软骨移行带排列更有序.Safranin 0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基质染色较深,部分骨-腱结合处可见相对浓染区;12周,基质染色范围明显减少,沿类软骨细胞走行分布;18周,类软骨细胞集中的区域染色较12周有所减退.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6、12、18周骨-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细胞增生,促进其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烧伤创面组织LPO、SO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建立兔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同时取正常组织对照.动态观察烧伤后早期创面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后对创面组织中LPO、SOD的影响.结果:烧伤创面组织早期SOD的活性下降,LPO升高.针刺后可提高烧伤后早期组织抗过氧化能力.结论: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其机理可能是针刺可提高烧伤组织抗过氧化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BTJ)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部分髌骨切除模型,超声组在术后3天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不给予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评估其疗效.结果 ①组织学结果显示,超声组术后6周在截骨界面有大量新骨生成,BTJ可见大量新生软骨细胞;术后12周纤维软骨带初步形成;术后18周可见具有过渡结构的纤维软骨带.而对照组术后6周纤维母细胞增生,无新骨形成;术后18周出现大量新生软骨细胞,但缺乏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②术后6、12和18周的力学测量结果显示,各组BTJ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建,三个时间点超声组的极限拉应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PUS可使骨、软骨等多种细胞增生,通过促进新骨形成及重建纤维软骨带而加快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烧伤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菌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乙烯醇对细胞黏附能力有限,在聚乙烯醇中加入胶原蛋白能否改善其细胞的黏附性?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聚乙烯醇-胶原复合材料,并探讨其作为软组织替代材料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选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拘,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市级实验室完成.牛Ⅰ型胶原购自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乙烯醇-124购自广州南方化玻仪器公司. 方法:实验于2003-07/2006-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完成.①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制备:配制5g/L的牛Ⅰ型胶原与5%的聚乙烯醇-124以1:1混合,真空冷冻干燥成为凝胶状,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结构.②细胞毒性试验: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剪成10mm×5mm×1 mm小片,γ射线消毒后,分别放入48孔平板中,每孔加入1×104个3T3细胞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③体内埋植试验:将实验兔背部脊柱两侧各作2个纵切口,形成皮下腔隙.分别于手术形成的皮下腔隙植入4块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分别于术后1,4,8周各取3只实验共9块标本及其周围组织作病理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膜内部结构、细胞毒性试验及体内埋植试验结果.结果:①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内部结构:真空冷冻干燥的聚乙烯醇-胶原为白色的凝胶,扫描电镜见其表面和切面内部有贯通的三维孔隙.②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313细胞在PVA-胶原材料上能三维生长、形态正常.③体内埋植试验结果:聚乙烯醇-胶原植入1周后,产生了正常的异物反应,材料与组织界限分明.4周后,只见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胶原纤维和假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包裹材料.8周未见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囊壁致密,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包膜包裹材料.16周可见囊壁致密,胶原纤维变长,捧列规则,核变小,呈长卵圆形或长梭形,无新生小血管,无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浸润,囊壁稳定、变薄.结论:聚乙烯醇-胶原材料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组织相容性,可安全地应用于体内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LIPUS)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BTJ)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18周龄成年雌性新西兰兔63只,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随机分为超声组、复合组和对照组。超声组在术后3d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复合组在术后1—4周给予LIPUS治疗,在5~12周给予FES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评价其疗效。结果(1)组织学结果显示,超声组和复合组术后6周在截骨界面均有大量新骨生成,BTJ可见大量新生软骨细胞;术后12周纤维软骨带初步形成;术后18周可见具有过渡结构的纤维软骨带。对照组术后6周纤维母细胞增生,无新骨形成;术后18周出现大量新生软骨细胞,但缺乏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2)术后6,12和18周的力学测量结果显示,各组BTJ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建,3个时间点超声组、复合组的极限拉应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PUS和FES可使骨、软骨等多种细胞增生,通过促进新骨形成及重建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从而加快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钠可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变化,从而抑制炎症,对治疗早期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预防膝骨关节炎过程中对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动物及免疫室完成.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方法取12只成年新西兰兔制备Hulth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等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术后当时及每2周关节内注射10g/L透明质酸钠1 mL至12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为对照.各组术前及术后每隔2周收集血清,建立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预防兔膝骨关节炎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两组组内各时期Ⅱ型胶原水平与术前的比较.结果所有实验数据均来自12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结果统计数据.透明质酸钠组术后第6,10,12周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第10周显著高于术前(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期比较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关节炎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引起自身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增加.透明质酸钠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抗体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应考虑其免疫调节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透明质酸钠为糖胺多糖本身不具备产生特异性Ⅱ型胶原抗体的免疫原性,它究竟通过何种途径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钠可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变化,从而抑制炎症,对治疗早期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预防膝骨关节炎过程中对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动物及免疫室完成。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方法:取12只成年新西兰免制备Hulth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等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术后当时及每2周关节内注射10gL透明质酸钠lmL至12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lmL为对照。各组术前及术后每隔2周收集血清,建立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预防兔膝骨关节炎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两组组内各时期Ⅱ型胶原水平与术前的比较。结果:所有实验数据均来自12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结果统计数据。透明质酸钠组术后第6,10,12周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第10周显著高于术前(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期比较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关节炎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引起自身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增加。透明质酸钠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抗体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应考虑其免疫调节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透明质酸钠为糖胺多糖本身不具备产生特异性Ⅱ型胶原抗体的免疫原性,它究竟通过何种途径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所提取的猪软骨II型胶原进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及体外软骨细胞相容性等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的结果均呈阴性。体外软骨细胞相容性试验:软骨细胞能增殖及传代,且前6代的细胞基本都能呈原代的形态特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代数的增加,成纤维状细胞才出现并逐渐增多。而且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有大量糖胺多糖合成,传代的代数越多,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也愈弱。结论猪软骨Ⅱ型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医用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