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用PCR扩增tim基因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 (triosephosphateisomerase ,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 ,结果扩增出 1条 6 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 0 % ,而其它DNA样本 ,如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gondii)、微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histolytica)、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vaginalis) ,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 ,可检测到0 4pg贾第虫包囊的DNA。 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 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 1条长为 6 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大、小型包囊存在的原因。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株贾第虫(CH2、CH3、CH4)进行tim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经与GenBank登记虫株比较和用DNAstar软件处理的结果表明,此3株贾第虫的基因型属2型(JH型)。结论:大、小型包裹在形态学上经过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显著差异,但与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对32例病人进行了随访。其中15例将胶原酶400~600U注入病变椎间盘内(盘内注射法);17例将胶原酶600~1200U注入病变椎间盘的椎间孔附近的硬膜外间隙(盘外注射法)。3年随访结果为:优17例、良2例、可6例、劣7例(其中4例又做开放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优良率59.4%,有效率78.1%,再手术率为12.5%,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及虫体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孢子虫(Pneumocystis)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病原体,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感染后,可引起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或称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是一种原虫,是引起人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病原体。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证实,它属于真菌。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抗贾第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外纯培养的贾第虫滋养体免疫BALB/c小鼠和常规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特异的抗贾第虫单克隆抗体(1E2,1G5),以其与贾第虫滋养体相互作用,均发现具有明显的抗贾第虫效果,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和63.4%;将此单抗加入正常培养液中,其含量与抑制率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4和0.8987;单抗经滋养体吸收后,对贾第虫的生长抑制作用消失;经补体灭活前后的豚鼠血清对单抗的抑制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出版百余期之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又以新的面貌问世。在此杂志正式出刊之时,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表示热烈地祝贺,衷心祝愿杂志在已有的基础上越办越好,最终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医学刊物。自1972年起,从《血防工作资料》、《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直至今天的《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几经更名的事实说明了她走过了一个探索、求实和创新的漫长路程。正如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7.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或称G.intestinalis或G.duodenalis,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微需氧原虫。本虫引起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贾第虫病(giardiasis)。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贾第虫病的流行甚至爆发流行屡有报道。本病已被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贾第虫病也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有“旅游者腹泻”之称。近年来,贾第虫已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常在同性恋人群中传播并与艾滋病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8.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性原虫,其致病力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贾第虫具有高度发达的细胞骨架系统,包括8根鞭毛、1个腹吸盘、中体和funis等,主要由微管蛋白、肌动蛋白、动力蛋白、贾第素及其相关蛋白组成。该文就贾第虫细胞骨架及相关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南省2株狂犬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的基因序列,了解狂犬病毒街毒株与人用及兽用狂犬病疫苗株间的差异。方法以免疫荧光法检测2004年采自河南省的100只犬脑标本,取阳性犬脑组织悬液接种鼠脑分离病毒。以RT-PCR法扩增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全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分离到2株狂犬病毒,分别命名为Henan Hb1与Henan Sq1,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毒均为基因1型狂犬病毒,2株病毒的N基因与G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3%和98.9%,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8.4%。2株病毒与CTN疫苗株同源性较高,N基因与G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1%和85.6%~85.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0%和92.3%。与已知的基因1型狂犬病毒相比,2株病毒与印度尼西亚从犬中分离到的2株病毒同源性最高,N基因与G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1%~93.2%和91.9%~92.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8.6%和96.0%~96.2%。Henan Sq1株病毒在糖蛋白关键的毒力位点333位由W替换了R。系统发育分析表明Henan Hb1与Henan Sq1与印度尼西亚株、疫苗株CTN、中国分离株,以及泰国与马来西亚分离株进化关系最近,而与疫苗株3aG、PV、ERA及攻击毒CVS株等进化关系较远。结论2株狂犬病毒是基因1型狂犬病毒,但无论是N基因还是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1型狂犬病毒株及疫苗株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 兰氏贾第虫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在我国的感染很普遍,北京地区也是如此。本虫的肠道感染早已被确认,但对它的胆道感染问题却有不同意见。有的学者认为本虫可导致胆道系统感染,有的则认为本虫在胆道造成病变的证据不足。我们从临床和动物实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人体胆汁标本的采集和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