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胰头癌的影像学诊断并分析胰头癌PET的最大标准吸收值(SUVmax)、大小及肿瘤分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胰头癌根治术患者22例,并定期随访2年余。收集18 F-FDG PET/CT检查的SUVmax值、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Smad4蛋白分子的免疫组化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否大于2年分为不同预后的两组并比较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8 F-FDG PET/CT诊断胰头癌的准确率约为94.7%,预后差组及预后好组的SUVmax值分别为6.34±3.04和2.90±0.72,肿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9.0±5.76) mm ×(30.64±7.26)mm ×(27.73±3.23)mm和(19.27±9.86)mm ×(21.36±8.49)mm ×(18.82±6.1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差组的病理分化较预后好组差( P=0.028)。 Smad4蛋白表达较预后好组低( P=0.011)。结论18 F-FDG PET/CT在胰头癌的诊断中,除能帮助定性外,其SUVmax值、肿瘤的大小是胰头癌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并且与预后呈正相关;肿瘤分化与预后密切相关,细胞分化越差,Smad4蛋白表达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miR-29a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HC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对HCCA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9a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并进一步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验证;选取HCCA细胞株FRH0201,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miR-29a/IRS1对HCCA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HCCA组织中miR-29a表达明显下调(P0.05);在肿瘤细胞株FRH0201中上调miR-29a表达后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引起G_0/G_1期阻滞,而上调IRS1表达可有效逆转这一现象。结论 HCCA中miR-29a显著低表达,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IRS1引起HCCA细胞异常增殖和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作为对某些肝癌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1].但由于肝移植病人的逐渐增加和肝脏供体的短缺,使术前等待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很多病人在等待移植期间因病情恶化而失去了肝移植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腹腔镜胰体尾部囊性肿瘤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的6例
胰体尾部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全部患者的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集,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
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方驰华教授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
建的图形制定具体的手术入路(trocar位置)、手术方式等。结果三维重建后的胰体尾部肿瘤与邻近脏器的三维结构清楚,特别
是肿瘤与脾动静脉以及脾门的关系明晰。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在保脾方面,除1例因为是黏
液性囊腺癌而行胰体尾+脾切除外,其余5例均保留脾脏,保脾率为83.3%(5/6);术后并发症方面,胰瘘发生率33.3%(2/6),无手
术后出血。平均住院天数12 d。结论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保脾率高等优点;胰腺CT数据三维
重建对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微小RNA及潜在靶基因在肝癌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微小RNA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干扰效果。 方法:根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序列设计合成4对微小RNA不同干扰片段,克隆到pcDNA6.2-GW/EmGFP-微小RNA真核表达载体上,测序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完整性;并将其转染至HepG-2细胞株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干扰效果,蛋白印迹技术测定重组体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构建的4组重组体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重组体能干扰肝癌细胞HepG2细胞血管内皮因子基因的表达,4组重组体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 0.05),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3表达水平最低,抑制率87%。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表达载体,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肝癌;肝细胞;抑制;基因表达;组织工程 缩略语注释: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5.017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5月采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1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2年 1月~2 0 0 0年 5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 36 6例 ,其中行肝部分切除 12 1例。男 2 5例 ,女 96例。平均年龄 5 2 5 7岁。急诊入院 32例 ,其中 6例急诊手术 ,其余治疗好转后择期手术。1 2 结石分布 左肝叶 87例 (72 % ) ,右肝叶 8例 (6 % ) ,左右肝叶 2 6例 (2 2 % )。1 3 手术方式 全部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32例同时行胆管空肠Roux Y型吻合 ,其中 2 3例左右肝管开口狭窄 ,行胆管切开整形术 ,全组…  相似文献   
7.
术后预防TACE延缓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TACE对存在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16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有无肿瘤微血管癌栓以及术后两个月内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比较各组患者逐年肿瘤复发率及总体无瘤生存率。结果:共有85例患者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43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有81例患者不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2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5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Ⅰ、Ⅱ两组间及Ⅲ、Ⅳ两组间在肿瘤直径、切缘距离、AFP水平等三项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34.9%vs73.8%,P=0.048),第2、3、4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各年度的肝癌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TACE对于合并肿瘤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可以降低早期复发(1年内)的发生率,但对于1年以上较远期的肝癌复发无显著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高峰在第一年内,因此预防性TACE也应在术后早期(1~2个月)内实施。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 [1]随着内镜及其手术器械的开发和内镜医师技巧的提高,使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道结石,取代部分开腹手术,我院自 1996年 9月至 2000年 4月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67例,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 67例中男 26例,女 41例;年龄 25~ 69岁,平均年龄 45.3岁。术前 B超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确诊胆囊炎并胆管结石,其中肝内外胆管结石 20例,胆总管结石 47例;经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取石术后结石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LUS)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经常规术前检查判断为肿瘤可能可以切除的31例胰腺癌患者于剖腹探查手术前行LUS检查,并将其判断结果前瞻性地与剖腹探查所发现的情况比较,统计LUS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性.结果 21例患者经LUS检查被认为有切除机会,其中19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可行根治性手术;10例患者经LUS检查被认为肿瘤不能切除,其中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仍可行根治性手术;LUS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性分别为95.0%、81.8%、90.5%、90.0%及90.3%.结论 LUS可以显著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可切除性判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对于指导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P27蛋白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61例HCC组织及53例癌旁组织中P16、P2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16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明显低于其在癌旁中的表达(P<0.05),P16蛋白表达率随病理分化程度下降而下降;P27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明显低于其在癌旁中的表达(P<0.05),P27蛋白表达率随病理分化程度下降而下降。结论:P16、P27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