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KT细胞识别由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CD1d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人工合成的α-半乳糖酰基鞘胺醇(α-galactosylceramide,α-GalCer,KRN7000)可以激活NKT细胞[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T共44例,比较CRI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tality,TRM)及长期随访无病活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率。结果表明:全体患者8年OS和DFS分别是(40.89±5.27)%和(39.50±5.22)%。CR1期行移植患者和移植时为CR2或CR3及复发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47.63±5.63)%和(17.65±9.25)%(P=0.0034);44例allo—HSCT发生Ⅰ/Ⅱ度aGVHD者2年DFS是(62.75±12.30)%,Ⅲ/Ⅳ度aGVHD者6个月DFS为0,无aGVHD者2年DFS是(29.35±9.70)%(P=0.005);auto—HSCT后有维持化疗患者与无维持化疗患者3年DFS分别是(55.12±7.89)%和(33.33±11.1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在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5年DF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uto—HSCT患者,但差别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RM高于auto—HSCT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诊断时伴有髓系表达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倍正常值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患者CR1期选择auto—HSCT和allo—HSCT做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改善ALL患者预后,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发生Ⅰ/Ⅱ度aGVHD的allo—HSCT患者有较高的DFS;auto—HSCT患者移植后维持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清髓性allo-HSCT后的肾功能及相关临床数据.根据RIFLE分层诊断标准评价肾脏功能,分为:肾功能损伤危险(AKI-R)、肾功能损伤(AKI-I)和肾功能衰竭(AKI-F).结果 allo-HSCT后100 d内,有37例(56.1%)受者发生AKI,其中AKI-R 19例(28.8%),AKb-I11例(16.7%)和AKI-F 7例(10.6%);发生AKI的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29 d(1~89 d).与预处理前(基线)血肌酐水平比较,66例受者移植后21 d开始血肌酐水平显著增高(P<0.05).移植后100 d时,发生肝脏静脉闭塞病(HVOD)的受者与未发生HVOD受者AKI-F发生率分别为(55.56±22.22)%和(9.01±4.75)%(P<0.01);胆红素总量增高的受者与未增高的受者AKI-F发生率分别为(68.75±24.54)%和(8.38±4.17)%(P<0.01);血环孢素A(CsA)浓度>0.416μmol/L的受者与血CsA浓度较低的受者AKI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10.29)%和(44.44±8.28)%(P<0.05);无AKI、AKI-R、AKI-I和AKI-F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9.66±5.66)%、(83.88±8.54)%、(81.82±11.63)%和(42.86±18.7)%,AKI-F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AKI是allo-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AKI对受者的存活率影响不同.应用RIFLE分层诊断标准对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进行分级评价,可以早期诊断AKI并监测肾损伤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移植后6个月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应用RIFLE标准对9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100 d内有39例(41.9%)患者发生AKI,其中AKI危险(AKI-R)24例(25.8%),AKI损伤(AKI-I)10例(10.8%),AKI功能衰竭(AKI-F)5例(5.4%),中位时间为干细胞回输后40 d(1~96 d)。移植后发生≥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与<Ⅲ度aGVHD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81.82±11.63)%和(36.59±5.32)%(P = 0.0037)。移植后出现总胆红素增高患者与无增高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72.73±13.43)%和(37.04±5.37)%(P = 0.0192)。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是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2.773[95%可信区间(CI)(1.073~7.167),P = 0.035];并且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患者发生AKI-I和AKI-F的RR为6.320[95%CI(1.464~27.291),P = 0.013]。移植后发生AKI患者100 d内病死率与无AK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移植后发生AKI-R、AKI-I和AKI-F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96±7.02)%、(70.0±14.49)%和0(P = 0.000)。 结论 AKI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移植后出现≥Ⅲ度aGVHD和总胆红素增高是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出现≥Ⅲ度aGVHD的患者易发生较重的AKI。移植后发生AKI程度越严重,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越低。RIFLE标准能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并可监测肾功能进展情况,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热休克处理后对低血清培养的耐受性变化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SC经热休克处理(42℃、30 min)后,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处理后的MSC进行低血清培养,Annexln试剂盒检测培养不同时间后MSC的凋亡率及死亡率.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用超声心动及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表达CD90、CD44、CD105、CD54,不表达CD34、CD45、CD31等与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关的抗原,表达水平与未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未经处理的MSC比较,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 HSP-70表达量明显增高;在低血清培养条件下,48、72和96 h的细胞凋亡率较未处理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培养72和96 h后的细胞死亡率较未处理组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8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较移植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下降;短轴缩短率(FS)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经热休克处理后,免疫表型未发生变化,但热休克蛋白表达量增高,能提高对低血清培养条件的耐受性;心肌梗死大鼠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体外培养rMSC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开胸直视下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假手术组(只开胸腔不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AMI组(开胸结扎后注射无血清DF12培养液)及rMSC组(开胸结扎后注入Dil标记的rMSC)。将rMSC移植至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内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检查、生理多导仪检测各实验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抗原以了解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rMSC表达CD90、CIM4、CD105、CD54,不表达CD34、CD45、CD31。移植的rMSC在大鼠心肌组织内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rMSC移植组大鼠梗死周边组织新生血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移植组大鼠LVEF、LVESP、+dp/dtmax、dp/dtmax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LVEDP明显下降.结论:rMSC移植后在心肌组织中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可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和Tc1/Tc2细胞的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PGE2与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共同培养120小时,测定细胞增殖程度。ELISA方法测定24、48、72和120小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IL-4+T细胞和CD4+1FN-γT细胞以及CD8+IL-4+T细胞和CD8+IFN-γ+ T细胞比值。各实验均以不加PGE2为对照。结果表明:①随PGE:的浓度增加,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明显增高(p=0.001);T细胞增殖抑制率与PGE2浓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89,P=0.000)。②实验组培养120小时的IFN-γ浓度与第72小时的IFN-γ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917),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浓度随时间持续增高(P=0.046);实验组不同时间的IFN-γ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不同时间产生IL-4浓度无明显变化(P=0.400);对照组24小时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浓度高于48、72和120小时(P值分别为0.007、0.003和0.002);实验组细胞培养24小时时IL-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7);实验组细胞培养48、72和120小时与对照组IL-4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⑧实验组与对照组CD4+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767);实验组CD4+IL-4+T细胞比例略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CD4 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与对照组CD8+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O.441);实验组CD8+IL-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实验组CD8+ 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结论:PGE2体外抑制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GE2作用24小时即可抑制IFN-γ和儿4的产生,并且明显影响T细胞1FN-γ的高峰出现,对IFN-γ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对见-4的持续性影响并不明显;PGE2使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和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增加,调节T细胞的免疫反应向Th2/T02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由于小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累及皮肤、心脏、肾脏及周围神经等导致的器官损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致肾脏疾病存在不同病理表现并且其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包括直接沉积肾组织导致肾损伤的直接机制,以及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作为抗体激活补体替代途径导致肾损伤的间接机制,本文针对肾脏意义的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的保护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治疗组(AcSDKP+UUO),每组各6只。于造模第14天处死大鼠,取其梗阻侧肾脏组织行HE、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评价肾小管变性程度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肾脏组织MCP-1、ED-1及NF-κB蛋白表达,RT-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大鼠肾脏肾小管变性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严重,AcSDKP治疗后可明显改善UUO组大鼠肾小管变性和间质纤维化(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CP-1、ED-1及NF-κB的蛋白表达UUO组和治疗组明显多于假手术组,但治疗组较UUO组明显减少(P〈0.05);AcSDKP治疗组MCP-1 mRNA及NF-κB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弱于UUO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DKP通过抑制NF-κB激活并进一步减少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以达到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T淋巴细胞(包括CD3+、CD3+CD4+、CD3+CD8+和CD4+CD25+),CD3 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Ⅰ和Ⅱ型(DC1和DC2)的数量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接受HLA相合的同胞allo-PBSCT的患者进入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物中MNC,CD34+细胞,T淋巴细胞(CD3+、CD3+CD4+及CD3+CD8+)的数量,对其中31例患者进一步检测CD4+CD25+T淋巴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及DC的数量.按患者的每公斤体重计算出输注的移植物中以上各细胞的数量.并根据上述细胞数量的中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高数量组(>中位数)和低数量组(≤中位数),比较各高数量和低数量组a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 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高数量组和相应低数量组相比,Ⅱ~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9和0.098);CD4+CD25+T淋巴细胞高数量组Ⅲ~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相应低数量组(P<0.05);DC1高数量组总的a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相应低数量组(P<0.05),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亦明显高于相应低数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MNC、CD34+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及DC2高数量组与相应低数量组比较,总的及Ⅱ~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物中高数量的DCl增加总的aGVHD的累积发生率;而高数量的CD4+CD25+T淋巴细胞则减少Ⅲ~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