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CT与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ACC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2例患者中,发生于腮腺7例、上颌窦3例、舌3例、下颌下腺3例、鼻腔2例、筛窦2例、腭1例、气管1例,形态较规则14例,不规则形8例;直径10mm~53mm,平均约29mm;14例行CT检查,平扫5例为均匀等、稍低密度,9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增强扫描4例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8例行MRI检查,T1WI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主要为混杂高信号,6例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更高信号区,增强扫描2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周围结构侵犯9例,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ACC的病理基础决定其影像表现,CT及MRI增强扫描ACC易出现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域,并且CT与MRI检查对判断肿瘤侵犯范围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DWI-MR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并与PET/CT比较.方法 对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8 ~71岁,平均49岁)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符合纳入标准条件的患者行MRI胸部扫描,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DWI扫描.在T2WI及DWI图上测量肿瘤与阻塞性肺实变区的信号值及背景噪声值,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相应的ADC值,计算T2WI及DWI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测量ADC图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及统计分析.对常规T2WI及DWI-MRI图像的CNR,肿瘤与肺实变区域的平均ADC值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平均ADC值的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伴阻塞性肺实变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央型肺癌:(1)瘤体与阻塞性肺实变均能在DWI及PET/CT图像上区分开,其中5例在常规T2WI上不能区分;(2)DWI的CNR显著高于常规T2WI(P< 0.0001);(3)瘤体在DWI上呈明亮高信号,继发的阻塞性肺实变信号较低;(4)瘤体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其继发阻塞性肺实变的平均ADC值[(1.83±0.58) mm2/s vs(2.90±0.26)mm2/s] (P< 0.0001);(5)小细胞肺癌的ADC值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和腺癌(P< 0.0001).结论 由于可以提供常规T2WI不能反映的信息,DWI-MRI可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和继发阻塞性肺实变,其中ADC值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辅助诊断参数.随着DWI-MRI的进一步发展,有望成为PET/CT的一种可替代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咳嗽1个月,咯血10 d入院.体检:右肺呼吸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癌抗原(CA)19-9升高为117.70 kU/L(正常值<37 kU/L),2次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结核抗体阴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肺后、外侧底段开口堵塞,内见息肉样新生物,组织脆,触之易出血.取出2粒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见炎症细胞浸润,未见癌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各种血液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罹患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且生存期超过3个月者中发现胸部异常的多次CT影像资料.结果 首诊胸部CT主要征象:晕征,小叶中心结节,斑片状实变,磨玻璃样阴影,胸膜下楔形实变,空洞,肿块以及支气管气像.CT表现类型:以肺叶或肺段炎性实变或胸膜下楔形实变为主8例,以结节、肿块伴或不伴小空洞21例,弥漫性小叶中心结节为主或并少量结节、肿块3例,双肺磨玻璃样阴影4例.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多次CT复查:小结节、段或叶实变性炎症在2周~3个月均不同程度吸收,大结节、肿块多数出现空洞,其中12例共27个结节或肿块变为空洞,7例14个空洞出现毛刺,空洞与肺气囊并存3例,5例缩小的楔形实变与胸膜增厚融合,支气管扩张与炎性实变并存2例,1例为多发肺气囊,2例纵隔气肿,2例液气胸,2例5个结节复查时结节中心钙化.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肺部病变CT表现以散在多发结节、肿块、胸膜下实变常见.治疗后动态CT检查结节或肿块吸收慢且病灶易出现空洞,胸膜下病变出现胸膜粘连、气胸、脓胸,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磁共振R2*mapping技术示踪及动态监测NSCLC裸鼠模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R2*值的变化趋势,阐明R2*mapping在评价F/A-PLGA@DOX/SPIO纳米载药体系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基础.方法 成功构建NSCLC裸鼠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为G1、G2两组,每组12只.分别尾静脉注射单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扁桃体NHL的CT、MRI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25例中,单侧受累19例,双侧受累6例,共31个病灶,平均大小约21mm×27mm。27个为肿块型,21个边界清楚,6个边界不清;4个为浸润型,边界不清。18例行MRI检查,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15例信号均匀,3例内见小囊变、坏死区;5例行DWI检查,均为高信号。MRI增强扫描,15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未强化区;1例轻度强化,13例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9例行CT检查,平扫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腭舌沟受累10例,咽旁间隙受累2例;16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肿大12例,双侧肿大4例。结论扁桃体NHL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的软组织肿块,轻-中度强化,咽旁受累少见;CT及MRI对该病的诊断及判断淋巴结受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MR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评分与临床症状严重性分型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以及与MR血管成像血管狭窄程度分级评分的相关性。方法168例60岁以上急诊颅脑MR检查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3D-TOF法MRA检查,临床严重性分类:完全性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三型,MRA血管狭窄程度分三级,采用χ2检验。结果168例患者DWI全部出现异常高信号,MRA表现为血管迂曲硬化、狭窄、闭塞,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评分与临床症状严重性分型评分呈强正相关(r=0.847,P=0.000)、一致性(Kappa值=0.654,P0.0005),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评分与同侧MRA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0.335,P=0.000),老年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构成比存在差异性(χ2=29.079,P0.0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前循环梗死MRDWI梗死面积与临床症状严重性呈强正相关及一致性,与MRA前循环大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急性大面积梗死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Ms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FT的MSCT和MRI表现、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对照分析。结幂9例SFT中,发生于肺部1例,胸膜2例,颈部2例,腹部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下肢1例,临床无症状,或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其中7例进行MSCT检查,1例进行MR检查,1例进行MSCT和MR检查。SFT在MSCT和MRI上表现主要为境界清楚的较大肿块,对周围组织无侵犯,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8例呈明显强化,可见不均匀间隔样强化及肿瘤血管,其中5例呈“地图样”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病理学显示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问质含丰富胶原和血管,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细胞疏松区的特征,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CD34、vimentin阳性,C-100、CK阴性。结论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S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均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受者的肺部感染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有很多不同之处,CT对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HSCT后肺部感染的特点,CT在HSCT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作用及HSCT后常见肺部感染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5例,其中肺曲霉菌病10例,白色念珠菌病2例,隐球菌感染3例,分析、总结其肺部病灶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动态变化等。结果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灶中,数目以多发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分布在肺野中外带,隐球菌病结节可呈簇状分布;形态呈多样性,大部分病灶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大小不一,伴有特殊征象,包括晕征80%、空气新月征46. 7%、病灶内小空洞40%,空洞内小条索影33. 3%,空洞内小气泡影33. 3%等;病灶动态变化明显,短期复查变化较大。结论 CT检查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