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婴儿胆道闭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3D-MRCP对婴幼儿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3例临床怀疑为胆道闭锁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3D-MRCP检查,根据MRI诊断结果,选择术中造影、腹腔镜探查或病理检查。对比分析所有患儿的3D-MRCP与术中造影、腹腔镜探查及手术病理所见。结果 MRI诊断胆道闭锁10例,胆总管囊肿2例,1例正常;术中造影诊断胆道闭锁6例、胆道狭窄1例,显影正常1例;腹腔镜诊断胆道闭锁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另有1例患儿经临床治疗后痊愈。结论 3D-MRCP可在术前有效诊断BA。如经3D-MRCP多方位观察,仍未发现完整的肝外胆道,应高度怀疑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2.
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确诊的17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CT表现.结果 2个或2个以上部位出血共124例(71.68%),常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可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大片脑梗塞.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较完全;出血量多,脑内血肿较大,特别是伴大片脑梗塞者常有脑软化灶后遗改变.结论 CT检查可早期确定颅内出血部位及范围,了解是否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梗塞、脑疝等并发症,并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了解病情发展和判断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压注射器在儿童CT增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儿童CT增强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应用高压注射器对407例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CT增强扫描,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07例中强化效果佳者369例,强化效果一般者35例,强化效果差者3例。无静脉炎、空气栓塞、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结论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儿童CT增强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胸部CT增强中,两种移床方式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进床组为对照,研究退床组的强化效果;获取主要技术参数的平均值;分析两组强化效果和主要技术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强化效果均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无论采用哪种移床方式,强化效果仍然取决于参数整体的合理选定,而非任何单一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对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胸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IPH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检查,将影像表现分类,并以HRCT为标准,评价X线平片和常规CT的诊断价值。结果:HRCT显示的肺内局限性病变包括均匀磨玻璃影(11例)、晕状影(7例)、结节影(6例)和不均匀磨玻璃影(1例);非局限性病变包括磨玻璃(3例)、细网状(7例)和细沙粒状改变(2例)。X线平片诊断上述病变征象的例数分别为7、0、2、0、1、3、0例。常规CT为10、6、4、0、3、3、0例。结论:X线和常规CT对显示IPH主要肺部改变各有优缺点,HRCT优于这2种方法。X线平片仍应作为IPH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或临床高度怀疑为继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HRCT或常规CT。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是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以促进恢复健康的目的[1]。对小儿患者,尚需要同时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利患儿的治疗及健康恢复。我院自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尿道下裂50例,其中男48例,女2例,7岁以下42例,7岁以上8例。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无护理纠纷发生,家长及患儿对护理效果满意率为96%。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压注射器在儿童CT增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儿童CT增强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应用高压注射器对407例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CT增强扫描,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07例中强化效果佳者369例,强化效果一般者35例,强化效果差者3例。无静脉炎、空气栓塞、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结论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儿童CT增强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在放射科应用的必要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在消毒前后放射科检查室的空气、医技人员的手以及摄片暗盒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消毒前,检查室的空气、医技人员的手以及摄片暗盒均有大量细菌存在,主要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消毒后仅见极少细菌和无细菌存在。结论在放射科进行常规消毒隔离非常必要,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在放射科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是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以促进恢复健康的目的[1]。对小儿患者,尚需要同时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利患儿的治疗及健康恢复。我院自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尿道下裂50例,其中男48例,女2例,7岁以下42例,7岁以上8例。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无护理纠纷发生,家长及患儿对护理效果满意率为 96%。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1 门诊健康教育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儿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经验,以提高小儿CT增强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对460例患儿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409例增强效果佳,46例效果一般,5例效果差,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小儿CT增强检查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检查成功的关键,也是小儿安全的就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