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冠状动脉内导入重组 β-gal腺病毒后心肌的转染效率 ,证明冠脉内导入途径是否为重组基因导入心脏的有效的可行的途径。方法 :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重组 β -gal腺病毒载体 ,将 1 .53× 1 0 1 2 pfu重组 β-gal腺病毒经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由左冠状动脉分别导入到 7只雄性Yorkshire猪心脏中 ,于术后 1周、2周、4周及 8周处死动物 ,取左右冠状动脉、3~ 5mm厚的不同部位的心肌及各实质脏器标本 ,经 1 .2 5 %戊二醛固定 2 0min ,用PBS洗涤 3次 ,在室温下用X -gal染液染色 1 6~ 2 4h ,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及HE复染 ,光镜下计算出表达 β -gal的心肌细胞百分数即为转染效率。结果 :经冠状动脉内导入重组基因后 ,于术后 1周即有 β-gal表达 ,2周达高峰 ,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高达 45 .57% ,全层左冠状动脉壁、心肌间质中均有 β-gal表达 ,4周 β-gal表达下降 ,8周 β -gal恢复至对照组的基线水平。结论 :经冠状动脉内导入重组腺病毒 ,心肌细胞及冠脉壁重组基因表达效率高 ,说明冠状动脉内导入重组目的基因将是冠心病基因治疗中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 ,ATRA(2 .5× 10 -6mol/L)分别作用经PDGF -BB(2 0ng/ml)和 10 0 %FCS趋化作用下的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chamber方法检测VSMCs的迁移活性。结果 :ATRA作用的VSMCs对PDGF -BB和 10 0 %FCS的化学趋化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ATRA具有抑制VSMCs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2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80mg/d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d,并计算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每例阵发性房颤平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Pmax和Pd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Pmax和Pd无明显变化,其分别为115.4±10.2ms和44.7±12.8ms(P>0.05);但观察组Pmax和Pd明显缩短,其分别为99.8±8.2ms和31.0±10.7m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每例患者阵发性房颤平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能够减小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与Pd,提示血管紧张素可能参与了Pmax与Pd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56岁,因"劳力性胸闷、心悸3年,颜面及四肢浮肿1月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3级病史10余年,平时常规服用倍他乐克、尼群地平等药物控制血压;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7℃,P 62次/分,R 18次/分,BP 138/84 mmHg,神智清楚,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颜面轻度浮肿,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2次/分,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2/6收缩期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中度  相似文献   
5.
周建华  党书毅  胡玲 《心脏杂志》2002,14(6):490-490
mahaim纤维参与和形成的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现就我院收治并成功消融的 1例 m 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予以报道。1 对象和方法 患者女性 ,2 0岁 ,心动过速病史 4年 ,心动过速时频率 180~ 2 0 0· min- 1 ,每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未发作时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动过速发作时 QRS波形增宽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 ,心电图拟诊为“右室特发性室速”。行电生理检查 :心房、心室分别行分级递增起搏和程序刺激 ,诱发心动过速 ,确定心动过速的准确性质。消融方法 :在标测的靶点处释放射频电流 ,功率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对心肌梗死面积影响是否优于单项细胞移植。方法:骨髓穿刺提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cell,MSC),向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沿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0μl培养基或心肌样细胞、内皮祖细胞及二者混合悬液各3×108/100μl。实验前、后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①诱导后MSC呈现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PCR检查表达心肌收缩、舒张特异性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受磷蛋白以及心房颗粒;内皮祖细胞呈"铺路石"外观,高表达CD133并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步下降。②与对照组[(35.17±1.76)%]相比,细胞移植能降低梗死面积(均P<0.05);心肌样细胞组[(28.61±1.24)%]、内皮祖细胞组[(29.73±2.11)%]与联合细胞移植组[(22.82±3.12)%]比较,均P<0.05。结论:MSC可定向分化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两者联合细胞移植在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坏死,降低梗死面积方面效果优于单项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59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43例人工传统压迫止血.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3.0±1.5)min比(20.0±2.5)min,P<0.001]和下肢制动时间[(8.0±1.2)h比(17.0±4.2)h,P<0.001]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两组无差异.结论 经皮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缩短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比较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4例)和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8例)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示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 AU 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且更多地需要容量负荷维持血压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均P=0.001),并有较高的死亡率(P=0.039)。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52岁.因胸骨中下段针刺样疼痛15 d入院.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和准备后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0.
右心室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92例急性IWMI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IWMI合并RVMI组(34例)和单纯IWM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单纯IWMI患者较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家族史(P〈0.05)。②IWMI合并RVMI的惠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均为P〈0.01)。③IWMI合并RVMI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P〈0.01)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④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IWMI患者比较。IWMI合并RVMI患者冠心病家族史较少,低血压、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均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治疗上更多需要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