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DPR)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对Beclin1的影响。方法 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构建UUO模型,Masson、COLⅠ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纤维化进展及QDPR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慢病毒输尿管逆行注射构建过表达QDPR基因和空载对照UUO模型,评估慢病毒感染效率和QDPR表达情况,并检测QDPR过表达对纤维化进展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结果 UUO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胶原纤维表达水平增高(P<0.05),QDPR表达水平降低(P<0.05),Beclin1表达增高(P<0.05)。通过输尿管逆行注射慢病毒,成功感染肾脏,并能增加肾脏QDPR表达。过表达QDPR后,胶原纤维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Beclin1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过表达QDPR抑制了Beclin1的表达水平,改善了纤维化的进展,提示过表达QDPR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进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蜂蜇伤中毒仍是威胁广大农村和山区人民生命的一个危险因素。每年7~9月,黄蜂活动频繁,蜂蜇伤中毒患儿增多。参阅国内外文献,总结我院救治重症蜂蜇伤中毒病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黄蜂蜇伤中毒的机制、病理及临床处理作简要介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6~2003年,我院收治蜂蜇伤中毒患儿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5~14岁;入院时间从蜇伤后20min至5d不等。1.2临床表现皮肤损害24例(80%),急性肾衰竭7例(23%),中毒性肝炎3例(10%),急性血管内溶血3例(10%),中毒性心肌炎3例(10%),消化道出血2例(6.6%),中毒性肾炎1例(3.3%),心律失常频发…  相似文献   
3.
30例蜂蜇伤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蜂蜇伤中毒仍是威胁广大农村和山区人民生命的一个危险因素。每年7~9月,黄蜂活动频繁,蜂蜇伤中毒患儿增多。参阅国内外文献,总结我院救治重症蜂蜇伤中毒病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黄蜂蜇伤中毒的机制、病理及临床处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李晶  欧阳颖  何海兰 《重庆医学》2012,41(30):3210-321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中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起病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儿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IM患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其中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症状起病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小儿I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外,以眼睑浮肿和上呼吸道梗阻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分别占12.9%和19.3%。结论眼睑浮肿、上呼吸道梗阻为小儿IM的早期重要表现之一,给予此类患者足够重视及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槲皮素体内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实体瘤型荷瘤小鼠.随机取36只P388荷瘤小鼠分为6组,每组6只,包括治疗组(槲皮素组、高、中、低剂量槲皮素/阿霉素组)和对照组(阿霉素组和生理盐水组).用细胞形态学、病理学等方法,观察药物对各组荷瘤小鼠生长、瘤体大小等影响.结果 各治疗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槲皮素联用阿霉素组的抑瘤作用最为显著,其抑瘤率分别比阿霉素组、槲皮素组、联用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32.4%、32.8%、24.3% 和26.3%(均P〈0.01).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论 槲皮素对P388白血病实体瘤型荷瘤小鼠有显著的抑瘤作用,与阿霉素联用其抗瘤作用更为明显,有化疗增敏作用.槲皮素可用于恶性血液病及肿瘤的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和钠离子(Na^+)在儿童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的病例48例。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组(CFC)20例,单纯型热性惊厥组(SFC)28例,上呼吸道感染组(URI)20例,对照组15例。测定血清BNP水平、Na^+水平。各组检测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其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血清BNP和Na离子水平:CFC组BNP水平高于SFC组、URI组和对照组;CFC组Na^+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NP与Na^+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4,P〈0.01)。结论热性惊厥刺激BNP的分泌,高水平BNP抑制醛固酮系统,使血钠水平下降,降低惊厥阈值。从而发生热性惊厥和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因此,测定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的BNP和Na^+水平对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分型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不同病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不同病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酶法(ELISA)检测肺炎患儿血中腺病毒3型(ADV3),腺病毒7型(ADV7),埃可病毒(ECHO),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B病毒(CoxB),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8类常见病毒及支原体(MP)特异性IgM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及C反应蛋白(CRP),以CRP≥0.02g/L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界限值。将肺炎组患儿分为4组。结果 肺炎组111份血清中40份阳性,对照组30份均阴性,8型常见病毒及MP特异性IgM阳性50例次,其中ADV315.3%(17/111),ECHO9.0%(10/111),CMV6.3%(7/111),CoxB和MP各4.5%(5/111),PIV3.6%(4/111),RSV和ADV70.9%(1/111),HSV1未检出;CD3和CD4细胞数肺为组少于对照组;IgA和IgM含量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和CD4细胞数及IgM含量细菌性肺炎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IgA含量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与其它肺炎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CD4/CD8,IgG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病毒及支原体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新生儿发生感染性肺炎时,受抑制的主要是CD3和CD4,细菌感染所受影响最明显,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不受影响;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可升高IgA含量,细菌感染能增加IgM含量,对CD8,CD4/CD8,IgG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成都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社会经济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金堂城镇及金堂农村3个层面0~14岁儿童采取随机、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抽出所需调查的学校、幼儿园及社区的全部儿童为调查对象,向家长发放问卷初筛表,然后筛选出相关疾病的可疑患者,再经呼吸专科医师问诊和查体明确诊断.对筛查出的843例哮喘儿童进行有关社会经济学的调查.结果 中心城区、城镇及农村3个层面实际调查人数分别为12 082例、5 677例及5 590例,确诊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别为551例、150例及142例,累计患病率分别为4.56%、2.64%及2.54%,中心城区累计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和农村.因病缺席(〈10 d)学习轻微受影响的患儿百分率中心城区及金堂城镇分别为79.13%、86.67%,城区明显低于城镇.1年费用支出〈2 000元的家庭中心城区及金堂城镇分别占37.93%、67.33%,城区明显低于城镇.843例哮喘儿童1年累计缺课41 616 d,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成绩.累计直接经济损失299.15万元/年,间接经济损失457.56万元/年.结论 哮喘的发病率与人口密度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差异影响哮喘的治疗.哮喘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心,将损失降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排泄延迟与MTX剂量的关系。方法 30例103例次ALL患儿采用大剂量MTX治疗〔按MTX剂量分为A组(2~3 g/m2)组和B组(3.1~5 g/m2)组〕,后1、24、36、42、48、54、96 h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四氢叶酸钙(CF)解救次数及剂量,比较其不同时段血药浓度的分布及排泄延迟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及CF的用量。结果①B组较A组MTX稳态血药浓度(24 h血药浓度)高,两组在24 h内浓度下降幅度明显,而24 h以后个体差异很大。两组1 h及24 h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6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03例次血浆MTX浓度监测显示,61.2%的患儿48 h血浆MTX浓度〈0.25μmol/L,75.8%的患儿〈0.5μmol/L,仅12.6%的患儿≥1μmol/L;约65.8%的患儿CF解救次数不超过3次,需解救6~8次的为11.9%,1.5%的患儿需解救超过8次;③有排泄延迟的患儿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黏膜损害及感染较无排泄延迟时增加(P〈0.05),CF解救剂量明显增加(P〈0.05)。A组和B组排泄延迟发生率分别为4%和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大剂量MTX安全可行。大剂量较低剂量稳态血药浓度高,但更易出现排泄延迟。大剂量MTX排泄延迟情况下不良反应增加,CF用量增加。MTX个体化用药可以减少排泄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IPFI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8 例符合IPFI临床诊断的患儿和同期住院的不符合IPFI 临床诊断的106 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IPFI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真菌感染组的平均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真菌感染组(PPP结论 临床怀疑婴幼儿IPFI 而相关病原学检查困难,如果存在有创机械通气、腹泻、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低血清白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时,应及时考虑IPFI 的可能,尽早开展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