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本院麻醉复苏室的运作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对麻醉后复苏患者进行监护、治疗与护理,使患者苏醒后安全返回病房。认为麻醉复苏室科学化、规范化的运作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麻醉手术后患者的快速恢复和生命安全,提高手术室利用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日间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的效果 方法 将2017年7月~2017年10月本院日间病房收治的80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本院日间病房除常规护理外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进行术后急性疼痛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列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日间胆囊切除术后进行急性疼痛管理可减轻患者疼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高科  胡燕梅  何振洲 《贵州医药》2007,31(6):549-549
颅内动脉瘤是难度较大的颅内操作之一,对麻醉的要求很高,为了使手术野操作清晰,出血量减少,防止瘤破裂及术后脑动脉痉挛及脑梗塞,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5月对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急性等容血液释,脑脊液引流及冲洗,术中应用钠离子拮抗剂利多卡因和亚低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七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只分离一侧颈动脉;MCAO组(M组):阻断一侧颈内动脉血流,缺血90min;D10组:MCAO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D50组:MCAO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D100组: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μg/kg;DY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前10min给予育亨宾5mg/kg;Y组:MCAO前40min腹腔注射育亨宾5mg/kg。MCAO后24h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脑损伤程度。采用TUNEL染色法评估大脑皮层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蛋白含量,并计算pAMPK/AMPK值;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缺血-再灌注后第1、2、5天评估运动功能。结果与S组比较,M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升高,梗死面积、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M组比较,D10、D50和D100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梗死面积、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AMPK/AMPK值、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D50和D100组上述指标改变较D10组更为明显(P0.05)。与D50组比较,DY和Y组和YpAMPK/AMPK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MCAO后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通过激活AMPK减轻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功能,并且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较低剂量的效应更为明显。采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育亨宾可阻断右美托咪定的这些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热稀释(ThDCO)法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8例ASAⅡ~Ⅳ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同时进行PiCCO和ThDCO连续监测.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门静脉阻断前、无肝期、新肝期、手术结束及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得的股动脉和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CO和SVR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7,P<0.01和r=0.972,P<0.01).围术期股动脉和桡动脉测得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改变;在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用PiCCO和ThD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相关性高;PiCCO可连续监测,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男性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管新近出现了各种新式治疗仪器 ,但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仍然被认为是治疗 BPH的金标准 [1 ]。对 TURP导致经尿道电切综合征 (transu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口腔准备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65岁)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实验组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分别于术前1 d进食三餐后、睡前至手术当日使用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术前准备,不予以口腔准备。所有患者在麻醉时实施气管插管,分别在插管前和插管后咽拭子和痰液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口咽拭培养和痰培养,实验组口咽带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发性VAP和总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晚发性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腔准备对降低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发性VA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的心肺转流 (CPB)下 ,冠脉搭桥术中和术后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 )及ICU期间器官功能评分的变化。方法  2 0例择期冠脉搭桥手术患者 ,根据CPB时间分为短于 10 0min组 (A组 ,n =10 )和超过 10 0min组 (B组 ,n =10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插入胃张力计导管 ,术中及术后监测PgCO2 ,分别统计术中和ICU期间PgCO2 最高值以及PgCO2 >5 0mmHg的累积时间。入ICU后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系统 (SOFA)对器官功能进行评分 ,以后每 2 4小时进行一次。计算并记录ICU第 1天SOFA、ICU期间总的最高SOFA评分 (TMS)以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1)两组术中PgCO2 最高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B组PgCO2 >5 0mmHg的累积时间明显长于A组 (P <0 0 5 )。 (2 )两组ICU期间 ,PgCO2 最高值和PgCO2 >5 0mmHg的累积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3)ICU第 1天SOFA评分、TMS和ICU停留时间在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冠脉搭桥中CPB时间较长者 ,术中及术后出现胃粘膜酸中毒的程度较重、时间较长 ,反映器官功能障碍的SOFA评分较高 ,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强度、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8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镇痛液100 ml中加芬太尼1 mg;Ⅱ组术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 mg,余同Ⅰ组;Ⅲ组术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 mg,镇痛液100 ml中含芬太尼0.5 mg和氟比洛酚酯100 mg;Ⅳ组同Ⅲ组,但镇痛液中加氟比洛酚酯150 mg.记录各组疼痛评分、痛阈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镇痛满意度、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镇痛期间不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各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工、Ⅱ组(P<0.01).各组恶心呕吐以及嗜睡情况没有明显区别,Ⅰ、Ⅱ组出现头晕明显多于Ⅲ、Ⅳ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PCIA效果确切,且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右房心电图测定中心静脉置管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过深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内膜损伤、甚至罕见心脏穿破等并发症。本文测量 10 0例颈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 ,供临床应用时参考。资料与方法心功能Ⅰ~Ⅱ级、无房颤、无心血管及颈肩部手术史的中心静脉穿刺 10 0例 ,其中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82例 ,右颈外静脉穿刺穿刺置管 18例。常规Ⅱ导联心电图监护。患者头偏向左侧 6 0度 ,右颈内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3~ 4cm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右颈外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6cm左右 ,颈外静脉暴露明显处。事先将导引钢丝置入导管并与导管头端平齐 ,在导管末端处钢丝上作一记号。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