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约 75 %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患者早期日常生活能力 (Activityofdailyliving ,ADL)的研究较多 ,但对患者出院后ADL研究报道不多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我们对出院后的 96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 ,结果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病例来源于我科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2月间的脑卒中出院患者 ,共 96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96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化疗法在气管切开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2例气管切开伴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次序交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护理,按照生理需要量给予总入量;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水化疗法,连续干预14 d。比较两组患者每日痰液量、气管套管带管时间、痰液性状变化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痰液量较对照组多,气管套管带管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第3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时观察组患者痰液均以稀薄痰液为主,对照组患者痰液则以粘稠或稀薄为主;观察组患者在入组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时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化疗法能提高伴有吞咽困难的气管切开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的配偶68人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与观察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已婚健康受试者70人设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2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并探究影响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因素。 结果观察组的总生活质量(3.22±0.37)分、生理机能(60.57±14.22)分、心理状态(60.09±8.06)分、社会关系(63.37±8.10)分和生活环境(66.86±11.26)分;与对照组[分别为(4.62±0.75)分、(82.48±10.92)分、(86.02±8.75)分、(85.94±10.13)分、(83.23±9.5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与患者脊髓损伤的类型、损伤部位、费用支付类型及配偶自身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密切相关(P<0.05)。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群,且与患者脊髓损伤的类型、损伤部位、费用支付类型以及配偶自身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付金英  胡筱燕  楼巍敏 《护理研究》2006,20(36):3379-3380
1病例介绍[例1]男,60岁,脑膜瘤术后,症状性癫痫,给予卡马西平0.2g,每日口服1次,服药后8d口内颊、舌黏膜出现水疱,并迅速破溃形成片状溃疡,有假膜形成。2周内病人颜面部及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上下唇红肿,唇红中央水疱破溃成片状溃疡,触之易出血。头、颈部、前胸、后背以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逐渐形成水泡,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的皮屑脱落。体温37.4℃~37.6℃。经会诊确诊为卡马西平片致全身重症过敏性药疹。停服卡马西平,给予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2.0g,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氯苯那敏针1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  相似文献   
5.
高位脊髓损伤病人体温测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体温测量是临床护理和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是分析诊断疾病的一种简单而又十分有意义的手段。在常用的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及直肠温度测量中 ,腋下测温因为安全、简便、不易交叉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但在高位脊髓损伤病人体温测量过程中常遇到一些病人自觉无发热不适 ,而腋下温度升高。为此 ,我们对 36例高位脊髓损伤病人进行了口腔、腋窝及直肠温度的测量 ,以探求其各部位体温的正常值及其相互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病人 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均为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病人 ,年龄 16岁~ 5 2岁 ,平均 37岁。病程均 …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患者手肿胀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偏瘫迟缓期,常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一起发生,称肩手综合征。易造成不可逆的残疾。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肿胀手在顺序循环压力治疗基础上,加上马铃薯湿敷治疗,  相似文献   
7.
8.
总结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重点是做好运动想象疗法,重视膀胱功能训练,根据康复训练前、中膀胱容量和残余尿情况,做好间歇性导尿护理。30例患者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8周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动力学明显好转,均无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径路。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31例,B组股静脉穿刺置管组34例,C组PICC穿刺置管组33例,分别从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腔堵塞、意外拔管、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局部血肿)、患者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PICC组在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P〈0.05)。结论:PICC中心静脉脉管是脑卒中康复患者最理想的置管路径。  相似文献   
10.
[例1]男,60岁,脑膜瘤术后,症状性癫痫,给予卡马西平0.2g,每日口服1次,服药后8d17内烦、舌黏膜出现水疱,并迅速破溃形成片状溃疡。有假膜形成。2周内病人颜面部及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上下唇红肿,唇红中央水疱破溃成片状溃疡,触之易出血。头、颈部、前胸、后背以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逐渐形成水泡,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的皮屑脱落。体温37.4℃~37.6℃。经会诊确诊为卡马西平片致全身重症过敏性药疹。停服卡马西平,给予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2.0g,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氯苯那敏针1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口腔糜烂给予锡类散,碘甘油外搽,治疗3d后,躯干、四肢的表皮开始剥脱,尤其四肢有靡烂渗出。予振荡洗剂、乐肤液等局部外搽。血生化示:谷氨铣转酞酶1278U/L、碱性磷酸酶772U/L、白蛋白32g/L。治疗1周后口腔溃疡痊愈,体温正常。2周后全身皮疹减退,色素沉着,上下唇糜烂结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