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莪术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10个来源不同的中药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建立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并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辅助定性,运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建立指纹图谱及其共有模式.结果 10个样品共鉴定出34个共有组分,主要共有成分为桉叶素(Eucalyptol)、榄香烯(Elemene)、莪术烯(Curzerene)、β-榄烯酮(β-Elemenone)、吉马酮(Germacrone)、莪术二酮(Curdione)、新莪术二酮(Neocurdione).所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良好.结论 指纹图谱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是温莪术质量控制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各32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加用NMES治疗,联合组加用NMES及眼针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的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1)。联合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眼针联合NMES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灵芝孢子油中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乙腈-异丙醇(体积比为51∶49),流速:1.0 mL·min-1,ELSD漂移管温度:40 ℃,载气流速:2.4 L·min-1。结果 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在2.7~27.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 %,RSD值为2.3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灵芝孢子油中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眼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益。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2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t DCS组给予t DCS治疗,联合组在t DCS治疗基础上给予眼针治疗。评价并对比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吞咽障碍严重程度(SSS)分级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差值(Δ1)、治疗前后SSS分级差值(Δ2),对比两组临床疗效(E)、总医疗成本(C)、成本效果比(C/E)、洼田饮水试验和SSS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t DCS组(P0.05),两组治疗后SSS分级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SSS分级显著低于t DCS组(P0.05);联合组Δ1、Δ2均显著大于t DCS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t DCS组(P0.05);联合组C较t DCS组高,但联合组C/E、洼田饮水试验和SSS增量成本效果比均低于t DCS组。结论:眼针结合t DCS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疗效确切,且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三桠苦中山柰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 %H3PO4(体积比55∶4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68 nm;柱温:25 ℃;进样量:10 μL。结果 山柰酚在0.48~4.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2.45 %(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三桠苦中山柰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多于老年人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病的发病率会随之升高。众位学者研究表明针刺对帕金森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帕金森病的发病与肾脑有一定的关系,"脑肾相济"具有一定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在"脑肾相济"理论指导下选取"百会、肾俞、太溪"等穴位,"百会、肾俞、太溪"与帕金森病联系密切,以此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此病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抱石莲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甾酮(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3)、伞形花内酯(4)、滨蒿内酯(5)、秦皮乙素(6)、咖啡酸(7)、绿原酸(8)、原儿茶酸(9)、原儿茶醛(10)、没食子酸(11)、4-羟基苯甲酸甲酯(12)、二十四酸二十二酯(13)、棕榈酸(14)。结论 化合物3~5、8、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本文通过对肾脑相济理论的中医理论溯源,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肾脑相济理论与PD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当中的诸多临床表现的内在相关性,结合对临床从肾脑论治PD的相关经验总结与选穴频次分析,论述PD与肾脑相济理论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临床从肾脑论治PD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灵芝孢子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技术、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和Sephadex LH-20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核磁共振扫描(NMR)、质谱分析法(MS)、甲酯化气相色谱法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1-0-十八碳烷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1)、1-0-十六碳烷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12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2)、1-0-(9Z-十八碳烯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12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3)、1-0-(11Z-十八碳烯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4)、1-0-(11Z-十八碳烯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12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5)、十八碳烷酸(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灵芝孢子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颤证多发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病的发病率会随之升高。帕金森颤证与肾、脑、督脉相关,从肾、脑、督脉论证帕金森颤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临床上中药或者针灸从肾、脑、督脉出发治疗帕金森颤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基于肾脑督脉的理论基础,我们课题组从“脑肾相济”出发,用针刺疗法对帕金森颤病做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选穴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并将此理论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