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形态影响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芩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mg/ml;黄芩使菌体体积增大,最终菌体溶解。结论: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影响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HA和菌细胞,观察细菌对S-HA的粘附情况。结果:两组试验中大部分试验药物均能抑制菌细胞对S-HA的粘附,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这些药物中,以五倍子的抑制作用表现更为显著,其在1、2、4mg/ml时的抑制率可达100%。结论:五倍子等传统中药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与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基因型特点及基因型特点与白色念珠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来自成都地区212例老年人分为4组:A1(男性,有义齿);A2(男性,无义齿);B1(女性,有义齿)和B2(女性,无义齿)。CHROMagar Candida^TM鉴定培养基、碳水化合物同化反应鉴定体系(API 20C AUX)和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ssays,RAPD)鉴定白色念珠菌。RAPD分析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特征。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分组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212例受检个体中检出89株白色念珠菌(42%),A1、A2、B1、B2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56.2%、21.3%、56.6%、38%。A1组与A2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JWFP和NA为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将白色念珠菌分为5型。RAPD分析基因型构成在A1组与A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主要以A型为主。结论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与义齿修复相关。义齿修复可能促进具有特定基因型特点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再治疗根管内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毒力因子gelE表达情况,分析gelE表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集临床需要根管再治疗病例的根管内细菌样本53例,利用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来检测gelE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gelE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再治疗根管内粪肠球菌毒力因子gelE在有临床症状或体征和有根尖暗影的病例中表达增强(P<0.05)。结论:再治疗根管内粪肠球菌毒力因子gelE的表达增强与临床症状或体征的出现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全(X-linked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XLHED)家系进行EDA基因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类型,探讨其遗传学因素及发病原因.方法 对该XLHED家系进行家系调查,收集家系患者及部分成员和5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个体的外周血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DA基因8个外显子,DNA直接测序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该家系中患者检出EDA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467G>A突变,导致R156H错义突变.先证者的母亲及姨妈携带c.467G>A杂合突变,家系中正常个体和正常对照个体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EDA基因的R156H突变可能是引起该XLHED家系先证者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全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材料学的发展对牙髓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近年来,作为载药/分子系统和组织再生支架在牙髓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应用前景,本文将对PLGA在牙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文献复习结果表明,PLGA作为药物/分子输送系统主要应用于盖髓材料、根管消毒剂和根尖诱导成形剂的改良。PLGA改良盖髓材料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毒性;改良根管消毒剂能实现药物缓释,使药物深入更细微的结构,与致病菌有更广泛的接触;改良根尖诱导成形剂能为根尖诱导提供更便捷的给药方式。PLGA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主要应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通过PLGA物理性能、作用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种子细胞提供更适宜增殖分化的微环境。如何合理利用PLGA的优势,研制出更适宜根管内应用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牙齿酸蚀症是指在无细菌参与的情况下,仅由化学作用而导致的牙齿硬组织不可逆性丧失。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各种饮料的流行,牙齿酸蚀症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此,牙齿酸蚀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有多种研究技术被用于牙齿酸蚀症的评估。本文就牙齿酸蚀症实验室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BMSCs体外原代培养,使用含不同浓度(1、5、10、20 μmol·L -1)唑来膦酸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干预细胞作为实验组,不含唑来膦酸的培养基干预细胞作为对照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Ⅰ型胶原酶(COL-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量。结果 1 μmol·L -1唑来膦酸对BMSCs的增殖、成骨分化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大于1 μmol·L -1唑来膦酸抑制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唑来膦酸浓度为5 μmol·L -1时,ALP、BMP-2、COL-Ⅰ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当唑来膦酸浓度大于5 μmol·L -1时,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浓度唑来膦酸对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无影响,5 μmol·L -1唑来膦酸抑制BMSCs增殖但促进其成骨分化,高浓度唑来膦酸抑制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
真菌组在人体微生物组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真菌群落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体不同部位如口腔、肺部、消化道、阴道以及皮肤真菌组的结构和组成被解析,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也被挖掘。同时,人体真菌组对细菌组的组成也有影响,是维持微生物组结构和代谢功能稳定的关键物种;真菌组对宿主的免疫应答作用也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人体不同部位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真菌组组成情况以及真菌组与细菌组、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脱矿体系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形成人工龋样损害的情况,确定模拟早期龋实验研究的脱矿系统。方法两种脱矿体系:部分饱和酸缓冲溶液和酸性凝胶溶液,分别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制备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人工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部分饱和的酸缓冲体系制备的人工龋损都具有完整的表层和表层下脱矿,牛牙釉质除了脱矿深度大于人牙釉质外,其它病理学特点都类似于人牙釉质,与早期自然龋损相似。而凝胶液脱矿体系形成的人工龋损不管是人牙还是牛牙都没有明显的表层结构,实验牙表面多出现被腐蚀或溶解。结论部分饱和的酸缓冲液脱矿系统形成的人工龋损病理学变化更接近于自然龋;与人牙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牛牙很适合代替人牙来检测脱矿和再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