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6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组(dmfs=0)和高龋组(dmfs>8)(n=30).运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计算菌斑组织中变异链球菌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密度;酸度计测定培养48 h后的pH值;比较不同龋敏感组变异链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结果 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初始pH值>5.5时,高龋组和无龋组pH值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H=5.0时,高龋组pH值改变明显大于无龋组(P<0.05).结论 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高致龋力与其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产酸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致龋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分析牙菌斑中主要致龋菌数量与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的关系。方法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其中无龋(dm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组各15例。应用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PCR技术,对各组儿童牙菌斑中4种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各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对各组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龋组中4种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均高于无龋组(P<0.01),其中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数量之和所占总菌的比例与dmfs指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实时PCR技术可作为一种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应用于致龋菌的定量分析和龋齿活跃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未获培养微生物与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共生关系。方法:使用基于16SrRNA基因检测的PCR法,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和代表性未获培养微生物进行检测,通过KAPPA检验分析任意两种细菌对间的关系。结果:在56个细菌对中发现6对细菌的KAPPA值具有显著性。结论:Pg/T.d、B.f/T.d、B.f/F.n细菌组合的共生关系与文献报道一致,AU126/P.n、AU126/F.n、AU126/X112细菌对间的共生关系显示了未获培养微生物在龈下菌群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口腔环境复杂多变,生活在其中的细菌需随时应对其突然的变化,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正常生理活动,这也是致龋菌发挥致龋毒力的前提.本文就变异链球菌在抵御口腔环境压力时,分解代谢途径的改变、细胞膜的改建以及质子移位膜腺苷三磷酸酶、尿素酶和苹果酸发酵、基因调节、蛋白质改变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重组葡萄糖基转移酶GTF生物学活性稳定的因素。方法 变链菌的GTF为预防龋齿的有效抗原,为获得大量GTF纯口,将GTF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制备重组GTF。结果 60℃处理30min,活性几乎完全丧失;其活性最适pH为5.5-7.0,最适盐离子浓度0.1-0.2mol/L;液体室温保存20周活性无明显下降;冻干保存,其活性1年内无明显下降。结论 GTF作为免疫预防制剂的生产、保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疼痛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已被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目前,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疼痛最有效的药物,如芬太尼等。但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性,成瘾性,戒断反应,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曲马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中枢系统镇痛剂,它是相对较弱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并且可以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择老年(60岁以上)组、少年(12~17岁)组和少儿(3~11岁)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18~60岁)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比较两种剂量疫苗免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和免后HI抗体GMT 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免后21 d,各剂量组征集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1%(107/990),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观察期内未观察到其它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30、15μg的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24%、84.45%,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分别为87.94%和85.61%,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 30μg组高于15μg组,15μg组高于安慰剂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12~17岁组和>60岁组免后抗体GMT水平30μg组均高于15μg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30、15μg两个剂量组间免后HI抗体GMT 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无显著性,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此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耐酸性是变形链球菌的重要致龋毒力之一。耐酸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细菌生存及致龋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变形链球菌耐酸反应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变形链球菌耐酸反应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逐步诱导法诱导远缘链球菌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分别提取耐氟突变株与亲代菌株菌细胞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比较分析两者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并经在线同源性分析(BLAST)获得片段的基因信息.结果 经与GenBank的BLAST比对,确证存在两对差异片段,分属结构基因fruA和SMU.438c.结论 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深入研究其耐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人群接种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后血清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和阳转率,确认现行免疫方法是否适合未成年人群和老年人群。方法按随机、开放式的方法,选择年龄8岁以上的健康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不同阶段血清IgG抗体,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从不同年龄段抗体阳转情况看,8—17周岁组、18—59周岁组、60周岁以上组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00%、94.11%、97.48%,血清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804VIEU/ml、384VIEU/ml、706VIEU/ml,经统计学检验,3个年龄段抗体阳转率和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ml森林脑炎灭活疫苗接种后28d体液免疫效果稳定,未成年人群和老年人群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和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均不低于成年人群,适用于各年龄人群大规模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