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其亲代菌株体内质子移位膜ATP酶的活性,以阐明耐氟菌株耐酸能力提高的原因。方法:将变链菌株Ingbritt及其耐氟突变株Ingbritt-FR通过甲苯处理,2个循环的液氮冷冻和37℃解冻,制成透性细胞。将透性细胞悬液加到含有10mmol/LMgSO4的50mmol/LTris-maleate测试缓冲液中(pH6.0),加温至37℃,再加入5mmol/LATP(pH6.0)起动反应。分别于10、20、60min取样,测定样品中水解ATP所释出的无机磷量。采用磷钼酸比色法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分析(660nm),所得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10、20和60min时,耐氟菌株H+-ATP酶活性分别为308.48、136.67和82.80μmolPi/g细胞干重/min,显著高于亲代菌株的相应酶活性:104.77,、64.69和30.70(P<0.01)。随时间推移,两类菌株的H+-ATP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酶的作用时间差别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耐氟菌株ATP酶活性增高为其耐酸性增高的原因;H+-ATP酶活性及耐酸性的增高将会增加变链菌耐氟菌株的致龋潜能。  相似文献   
2.
当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难以治疗患牙根尖周病损时,意向性牙再植作为一项有着较久历史的临床技术,可作为保存天然牙的治疗手段之一。与牙种植术相比,有着更好的美学性能、经济效益,并保存了患牙的本体感受是意向性再植特有的优势。文章就意向性再植的适应证与非适应证、与牙种植术的比较及临床治疗程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敲除的突变株,研究该基因缺陷对于生物膜多糖基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向生物膜培养悬液中加入与细菌直径相近的磁性小珠,利用这些小珠由于生物膜约束而在磁场中位移受限的原理,采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定量比较luxS突变株与野生株在利用外源性碳水化合物合成生物膜多糖基质能力方面的差异。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Dunnet双侧t检验。结果: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与野生株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胞外多糖基质,且外源性糖的加入可显著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在加入1%蔗糖时,2菌株生物膜均在1h内迅速形成,而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加入1%葡萄糖时,两菌株的生物膜形成速度均有所加快,突变株的改变则更为明显。结论:luxS基因参与调节细菌对多糖基质代谢的过程,而其对于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也更多是通过调节多糖基质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已合成的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用BHI培养基配制至终浓度分别为2.0,4.0μg/mL,再加入新鲜培养的变异链球菌液,37℃微需氧培养24 h,在96孔板上形成体外生物膜,用MTT法检测生物膜的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呋喃C-30处理后的生物膜结构。实验中以不含呋喃C-30的BHI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实验发现呋喃C-30不会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生影响,但随着呋喃C-30的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的量显著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也表明呋喃C-30浓度的增加使生物膜菌间结构变得稀疏,集聚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恒化器模型中对大黄的抗龋作用进行评估,为研制防龋天然药物新配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能模拟天然口腔的连续培养型恒化器模型,就大黄粗提物对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的生长、产酸及在羟磷灰石表面粘附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结果大黄粗提物可明显抑制变链的产酸及对羟磷灰石表面的附着,而对液相中的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大黄是一种有效的抗龋药物,可尝试加入防龋措施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模拟口腔内生态环境以探索生物膜在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发酵罐与恒流培养室的组合构建简易的体外生物膜模型,通过恒流培养室内液体培养基连续的流动循环,模拟出口腔内液体持续冲刷的生态环境。在羟磷灰石片上定植4种口腔常驻菌,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并通过每12h定时给以蔗糖底物,模拟致龋环境,观察系统中实验菌CFU计数、pH动态变化等各项反应及不同环境下所形成生物膜的微结构变化。结果:本研究建立的系统能较好的控制各项实验参数,加入蔗糖底物后表现出明显的致龋反应。结论:本组建立的体外模型有着良好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可用于对口腔生物膜的各项体外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五倍子对口腔致龋菌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五倍子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讨五倍子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测定五倍子对3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4个浓度的五倍子对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五倍子对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五倍子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抑制变形链球菌产水不溶性葡聚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龈上菌斑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8名45~60岁志愿者的龈上菌斑样本,提取总DNA并对其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扩增所得产物经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序后,进行OTU聚类、物种注释,并将注释到的物种(属水平)与宿主血脂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名志愿者的龈上菌斑样本测序所得平均序列数为41 929条,聚类所得OTU数为1 037,共注释到 25个门,45个纲,92个目,155个科和330个属。物种聚类热图显示68个样本具有相似的物种组成丰度模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龈上菌斑微生物中,拟普雷沃菌属、小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普雷沃菌属7与宿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宿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奈瑟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但与普雷沃菌属2的丰度呈负相关。结论: 人群中龈上菌斑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具有稳定性,与宿主血脂水平相关,可进一步探究龈上菌斑微生物作为宿主脂代谢状态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的主要致龋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葡糖基转移酶分子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牙本质缺陷病,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DSPP)的突变已被证明是其致病原因。现今在DSPP编码区已发现了超过30个突变位点,可分为信号肽编码区突变、牙本质涎蛋白基因(DSP)编码区突变和牙本质磷蛋白基因(DPP)编码区突变等3组,本文对以上各组突变位点及突变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