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闭合性外伤致气管完全断裂罕见 ,我院 2 0 0 2年8月 8日救治 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38岁 ,2 0 0 2年 8月 8日晚 2 1:0 0左右骑摩托车行驶时不慎被一根铁丝挂至下颌 ,滑向颈部 ,患者即感剧痛难忍 ,呼吸困难 ,被他人迅速送至附近医院 ,检查全身紫绀 ,大汗淋淳 ,呼吸急促 ,明显三凹症 ,面部、颈部、上胸廓大面积皮下气肿 ,颈部皮肤仅见一横形铁丝勒痕 ,疑气管损伤。迅速做颈部切开 ,发现颈部气管完全离断 ,下段气管缩至胸骨后 ,将远端气管钳夹上提至胸骨上窝固定 ,置气管套管后转我院。入院查体 :端坐呼吸 ,呼吸急促 ,口唇、甲…  相似文献   
2.
穿心莲中有效成分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方法和溶剂组成对提取穿心莲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药材分别采用不同的溶剂以冷浸、温浸、热回流、超声辅助、微波辅助等方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以内酯总量为指标,提取率以85%乙醇冷浸最高,酸水冷浸最低.总黄酮的提取率以85%乙醇冷浸和微波辅助提取较高,碱水提取最低.有效成分提取率随溶剂中乙醇含量上升而增加.结论:85%乙醇冷浸提取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总黄酮效果最好,微波辅助提取则充分表现出时间短、效率高、能耗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影响股骨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护理预防研究。方法选取某院创伤骨科收治的98例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20~60岁。通过进行静脉造影确定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为非血栓形成的80例患者,研究组为有血栓形成的18例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骨折分型,D-二聚体水平,内科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血管神经损伤等资料,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股骨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加强血栓患者的护理,并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复杂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D-二聚体水平升高,手术时间长,有原发内科合并症等因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占比较高,是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复杂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D-二聚体水平高,是影响股骨骨折患者(DVT)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12例血栓患者经治疗5~7 d,6例治疗8~15 d后症状明显好转,经血管彩超检查显示血栓消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复杂骨折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或D-二聚体水平较高的患者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术后正确的应用抗凝药物和功能锻炼有利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5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畏光、异物感、溃疡面积、分泌物、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前房积脓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高危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即刻留置止血夹对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来院行ERCP的1 854 例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高危患者493 例,包括止血夹组215 例、常规对照组278 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胰腺炎、穿孔,以及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止血夹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对照组[1.4%(3/215) vs 4.7%(13/278),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术后胰腺炎和穿孔、操作时间、取石方式、住院费用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CP术中针对出血高危患者预防性实施止血夹,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且不额外增加患者费用,是一种安全便捷、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构建经门静脉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并评价其效果,为血吸虫肝病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5只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虫卵组,其中对照组5只,注射虫卵组10只。第-14天将5 000个活虫卵注射至小鼠腹腔,第0天麻醉小鼠后剖开腹腔,经门静脉注入5 000个虫卵,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分别于第10天、第30天处死虫卵组小鼠各5只,第10天处死对照组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通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马松染色(Masson染色),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分析肝损伤、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以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等指标,评价经门静脉注射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的效果。结果 经门静脉注射虫卵10 d和30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脐缘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管型隐睾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3月我科对53例小儿腹股沟管型隐睾(左侧19例,右侧31例,双侧3例)采用腹腔镜镜头由内环口伸入腹股沟管并确定睾丸位置后,利用腹腔镜镜头顶住患侧鞘膜囊,沿腹股沟管下行入患侧阴囊,于阴囊底部腹腔镜头冷光源处做一横切口,腹腔镜镜头将鞘膜囊顶至切口外,打开鞘状突后拖出睾丸,横断鞘膜囊,必要时行精索和输精管的游离,无张力固定睾丸于患侧阴囊皮肤肉膜间。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探查见患侧内环口均未闭合,对侧内环口未闭合占单侧隐睾患儿42.0%(21/50),同期行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5.5±6.6)min。53例术后3、6、12、18个月患侧阴囊彩超提示所有患儿患侧睾丸血供良好,未出现睾丸回缩、萎缩,患侧无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等并发症。术前彩超睾丸体积(0.69±0.25)ml,与末次随访(0.92±0.32)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13.083,P=0.000)。结论 脐缘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管型隐睾可行,不破坏患侧腹股沟管结构,能发现并同时结扎对侧鞘状突,短期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科采用Shehata术对5例腹腔型高位隐睾在腹腔镜下分期行牵引睾丸固定术:一期腹腔镜下切断睾丸引带,在睾丸远端沿引带两侧扇形切开腹膜,游离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游离时尽量避免电钩对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损伤),同时将固定睾丸(缝合睾丸白膜)在对侧髂前上棘内上方2.5 cm处(即髂前上棘与脐膀胱皱襞间)。6~8周后再次腹腔镜探查,睾丸均无坏死。拆除缝线,腹股沟做小切口,将睾丸引出,检查精索无扭转,置入阴囊缝合固定在皮肤与肉膜间。5例睾丸均存活,安放固定位置合适。随访6个月,睾丸无回缩,无萎缩和皮肤内凹现象,彩超提示睾丸血供良好。我们认为Shehata术分期睾丸牵拉固定术保留睾丸主要血供,成活率高,利用肠管重力渐进牵引拉伸血管,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穿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诊断甲状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行细胞学检查,结合穿刺细胞液相关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43例。术前均穿刺有疑问之甲状腺结节,作细胞学检查,同时结合免疫组化半乳凝集素-3、CK19、TPO进行分析,与手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作比较。①在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良、恶性病例中,细胞免疫组化指标仅作为参考。②而在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恶性时,免疫组化表达为半乳凝集素-3、CK19均阳性、TPO阴性者,作恶性诊断论;当表达为半乳凝集素-3、CK19均阴性、TPO阳性时,则作良性诊断论;其他种类表达归为可疑诊断。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术前细胞学诊断为乳头状癌者21例,可疑恶性14例,良性病变8例;14例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恶性的病例,结合免疫组化,10例诊断为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3例腺瘤。术后病理确定为乳头状癌31例,滤泡状癌2例,髓样癌1例,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43例细胞学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62.8%。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90.7%,敏感性82.4%,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均为60%。结论:半乳凝集素-3、TPO和CK19检查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穿刺液的免疫组化分析,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