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方向上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比率,以期更好地对术后软组织外貌进行预测。方法 对20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分别于术前2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颅面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及面部软组织3D摄影成像,将采集的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转换为三维面像数字化模型,建立三维测量坐标系(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筛选19个软、硬组织标记点并进行测量、对比和配对,共12对。读取标记点的三维坐标(X、Y、Z),进行手术前、后的定点对比测量,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对软、硬组织标志点在X轴即左右方向仅Pn/A、Gn'/Gn及Me'/Me存在相关性,在Y轴即上下方向仅Gn'/Gn存在相关性,在Z轴上所有软、硬组织配对点均存在相关性。除UL'/UI及UL/SPr外,均为高度相关。手术前、后,下颌的软、硬组织测量标志点的变化比率大于上颌。结论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主要集中于Z轴即前后向的变化,各软、硬组织配对标志点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且下颌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大于上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足月顺产的初产妇348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8人,实验组18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我科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初产妇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掌握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合格率、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掌握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低(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治疗剂量脉冲电场产生不可逆电穿孔(IRE)介导HPV16 E6 shRNA干扰质粒进入细胞的可行性,阐明二者共同作用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PV16 E6基因特异性干扰序列插入pGenesil-1质粒,构建HPV16 E6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将10个电压为800 V、脉宽100 μs、频率1 Hz的IRE作用于SiHa细胞与HPV 16 E6 shRNA干扰质粒的混悬液,根据处理因素组合,分为空白对照组、IRE处理组、pGenesil-N组、pGenesil-N+IRE组、pGenesil-E6组和pGenesil-E6+IRE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Ha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计算GFP表达效率;RT-PCR法检测HPV 16 E6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PV16 E6蛋白、P53及PCNA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SiHa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HPV16 E6 shRNA真核表达载体,IRE处理后24 h细胞即可见到绿色荧光;与IRE组比较,pGenesil-E6+IRE组E6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E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PCNA表达水平下降(P<0.05);CCK-8法检测,与pGenesil-E6组比较,pGenesil-E6+IRE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治疗剂量的IRE可介导外源基因进入细胞,二者联合作用能明显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阴道加德纳菌通常表现为阴道内的致病菌,在临床上常常会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然而在女性阴道外发生的阴道加德纳菌感染十分罕见,国内外仅有80余例病例报道。肺部发生感染的病例则更为罕见,包括本病例在内国内外共有5篇肺部感染阴道加德纳菌的报道。由于其发病罕见,临床症状、影像学等表现难以被归纳出特异性,且该细菌检测、培养难度较大,不利于诊断。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阴道加德纳菌肺部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按要求进行护理干预和必要的健康教育,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和不依从因素。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门诊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2021年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关联性。 方法 对2021年山东省各监测机构上报的63 041起不良伤害事件,按广义医疗器械分类划分为三类(无源医疗器械、有源医疗器械以及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模型,挖掘出与不良事件相关的器械类别、使用科室、医院类别、是否超期使用以及上报单位所属地区,探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关联风险。 结果 不良事件中包含有源医疗器械20 564起、无源医疗器械42 181起及体外诊断试剂296起。其中,无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地级市为烟台市(5 711起)、科室为手术室(835起)、医院类别为二级综合医院(5 320起);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地级市为济南市(2 271起)、科室为手术室(196起)、医院类别为三级综合医院(1 108起);体外诊断试剂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地级市为烟台市(42起)、科室为儿科(6起)、医院类别为一级医院(42起)。根据关联规则可知,一级医院中卫生院使用未超期无源器械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而在超期使用产品中,日照市的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使用有源器械发生不良事件支持度最高。 结论 各不良事件发生与各级别医院及使用科室存在强关联,而在超期产品使用中也存在类似问题,这可为各监测单位及医疗机构深化管理医疗器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上气道各段的容积,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容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16例成年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颅面CT扫描,测量上气道各段容积变化量及上下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对上下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与上气道各段容积的变化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无呼吸窘迫症状.患者术后3个月时鼻段气道容积、腭段气道容积较术前显著增大(t=-4.389、-4.378,P<0.01),舌段气道容积、喉段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较术前显著减小(t=6.086~8.092,P<0.01);上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与鼻段、腭段气道容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862、0.816,P<0.05);下颌骨咬合平面移动量与舌段、喉段气道容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869、0.914,P<0.05).结论 正颌手术可以导致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上气道总容积减小,下颌骨咬合平面的移动量是正颌手术后上气道总容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患者正颌术的术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期可以预防患者医源性呼吸窘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蛇床子素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脂质体2000转染建立APP高表达的SH-SY5Y细胞模型。利用MTT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蛇床子素对APP高表达细胞的存活率和损伤程度的影响。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给予蛇床子素治疗后差异表达的微RNA(miRNA),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与差异表达miRNA靶向结合的基因。细胞内转入差异表达miRNA的抑制剂,然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中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细胞中APP mRNA表达。结果: 实验成功构建了APP高表达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MTT和LDH法检测结果显示,蛇床子素对于APP高表达的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细胞的损伤。miRNA-101a-3p是蛇床子素调控较明显的miRNA,其与APP的3'非翻译区靶向结合。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iR-101a-3p抑制剂组APP和Aβ蛋白荧光强度增加,APP mRNA表达量增加(均P < 0.01);加入蛇床子素后细胞中APP和Aβ蛋白荧光强度降低,APP mRNA表达量减少(均P < 0.01)。结论: 在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蛇床子素通过上调miR-101a-3p抑制APP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45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宫颈癌筛查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不同诊断及治疗方式的准确性及优势。结果 45例患者中,宫颈AIS的发病年龄为(41.5±8.8)岁;阴道流血(31.1%, 14/45)是发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31.3%, 14/45)和18型(51.1%, 23/45)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宫颈锥切术(90.0%, 36/40)在明确AIS中效果最显著;阴道镜下活检首次发现AIS占60.0%(18/30);宫颈细胞学(6.7%, 2/30)相较于HPV检测(97.6%, 40/41)、阴道镜下活检(60.0%, 18/30)相较于宫颈锥切术(90.0%, 36/40)在发现AIS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下活检、宫颈锥切术在首次发现AIS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阴道流血是宫颈AIS最主要的临床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