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肌萎缩性侧束硬化(ALS)的签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4例其中52例脊髓型颈椎病和72例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进行上、下肢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及C5~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检查。结果:肌电图(EMG)检查脊髓型颈椎病上、下肢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4%、8%、8%;肌萎缩性侧束硬化异常率分别为97%、89%、69%。DSEP检查脊髓型颈椎病异常率为92%;肌萎缩性侧束硬化异常率为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选择上、下肢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及C5-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应作为两种病的常规电生理检查项目,可提高两种病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肌萎缩性侧束硬化(ALS)的签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4例其中52例脊髓型颈椎病和72例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进行上、下肢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及C5~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检查。结果:肌电图(EMG)检查脊髓型颈椎病上、下肢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4%、8%、8%;肌萎缩性侧束硬化异常率分别为97%、89%、69%。DSEP检查脊髓型颈椎病异常率为92%;肌萎缩性侧束硬化异常率为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选择上、下肢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及C5~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应作为两种病的常规电生理检查项目,可提高两种病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脊髓功能神经电生理评定时,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阳性率。方法:对58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DSEP与CSEP检查,观察两者峰潜伏期、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以及波幅差值。  相似文献   
4.
报告在诊治的37例(37耳)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患者中,20例伴有患耳皮肤感觉障碍。于治疗前、后进行的听力学及(外耳)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EP)测试显示:患耳皮肤感觉障碍与其听力损失的程度呈正相关;与无伴皮肤感觉障碍者比较,感觉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偏小,第一、四季度发病率偏高,发病前有“上感”症状者多。认为:外耳皮肤感觉障碍是突聋的症状之一;其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多发性神经炎表现:本文资料支持突聋发病与病毒感染可能有关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有许多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早期诊断。本文对近年临床确诊为上述两种疾病的124例患者,从电生理学检查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与神经传导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DSEP)对临床确诊的84例不同疼痛程度的带状疱疹患者行皮损区检测并对DSEP进行分析。 结果84例患者中,DSEP阳性52例,其中Ⅰ级DSEP阳性率60.0%,Ⅱ级阳性率56.3%,Ⅲ级阳性率76.9%。 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程度与神经传导功能无显著性相关(P&rt;0.05),重度疼痛患者神经损伤机率大于其他疼痛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对单纯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选择性后根阻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对18例单纯痉挛型脑瘫选择性后根切除时,术中运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肌源性运动诱发电位(MMEP)指导选择被阻断的神经后根,设定监护标准,记录术中变化,并对神经功能进行术前、术后比较。 【结果】 18例采用诱发电位监护患儿中,13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感觉诱发电位改变,5例有周围运动诱发电位改变,体感诱发电位正常;术中10例手术全过程SEP平稳,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5例麻醉后MMEP有波出现但不稳定,术后出现大小便异常,两周内恢复;3例在手术操作中出现SEP报警,其中1例经术者暂缓、暂停操作,查找原因,待波形恢复后继续手术,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 【结论】 SPR术中运用SEP+ MMEP监测指导,能客观、准确、最大限度地保留脊髓及脊神经功能,避免新的神经损伤尤其是圆锥、马尾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外伤性耳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外伤性耳聋患者的BAEP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BAEP异常58例,异常率为49.15%.表现为波潜伏期(PL)、波间期延长(IPL),波幅(Amp)降低、波形分化不良或不能引出.单侧耳异常43例(左耳26例、右耳17例),双侧耳异常15例.内耳型50例,脑干型8例.结论:外伤性听力损害与外伤部位和程度有相关性,BAEP可反映听觉通道功能异常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电生理监护的价值.方法:对临床18例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胫后神经刺激,皮层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结果:18例中16例在术中和/或手术结束时均获得满意的CSEP值.2例术中及时得到提示,术后无瘫痪发生.结论: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术后四肢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总结自2004年8月以来的1023例脊柱手术的术中监护结果,探讨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髓脊柱手术中假阳性、假阴性的发生率。方法:1023例患者来自六大病种:脊髓型颈椎病258例、脊柱侧凸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81例、腰椎滑脱症136例、椎管肿瘤95例、寰枢椎脱位72例胸椎管狭窄症37例。其中男55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