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技术对1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切除术前、后进行检测随访,并将术中SEP监护组与非监护组的手术后功能改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潜伏期缩短10%~15%或波幅增加>40%,提示愈后良好;监测电位指标平稳,或潜伏期缩短<10%,或波幅增加<30%,可继续进行手术操作,提示术后效果会受到轻度影响;监测电位指标出现暂时性波动,可在15~20 m in内恢复到基础电位,应在电位出现波动时暂停手术操作,提示术后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结论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术中监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疗效评定和指导术中操作客观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病房里,做完腰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阻断术(SPR)7天的4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母亲兴奋地说:"原来孩子只能侧身睡,现在能平躺了。"3~6岁的月酬嗯儿,经过手术以后,只要坚持术后康复训练,运动能力都会明显改善,会赶路的可能性非常大。痉挛型脑瘫的表现是:马蹄足、足内外翻,也就是常说的走路脚尖着地。严重的有髋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护理配合。方法对30例脑瘫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脑瘫患者经治疗,肌紧张得到缓解,手术顺利完成,效果满意。结论熟悉手术步骤,做好术后准备和术中护理配合工作,为手术顺利做出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病房里,做完腰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阻断术(SPR)7天的4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母亲兴奋地说:"原来孩子只能侧身睡,现在能平躺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儿脑瘫早期诊断的神经运动检查方法。 【方法】 结合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总结出早期诊断脑瘫的主要项目。 【结果】 自发姿势运动及姿势运动反应7项,足背屈角、内收角、腘窝角、肩外展角、肘伸展角5项,踝阵挛、侧弯反射、膝腱反射3项,共同反映姿势、运动、肌张力、反射异常的神经运动检查15项,在婴儿神经运动检查中对早期认出脑瘫最为重要。 【结论】 应用神经运动检查15项可以早期认出脑瘫倾向或脑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nry,SPR)和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痉挛性脑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二组,A组单纯进行SPR手术,B组进行SPR术后进行了系统康复训练,一年后按SPR术后疗效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SPR术后没有系统进行康复训练组疗效52%,SPR术后经系统康复训练组,疗效76%。结论SPR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十分重要,它能大大促进和改善病人的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科特殊体位患者术中采取肢体被动运动干预对患者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2021年3月收治的253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对患者上肢肌力情况进行监测,当患者上肢SEP下降后,采取肢体被动运动干预,观察患者上肢肌电力相关情况,包括SEP下降情况、肌力电阀值、肌力电潜伏期,以及SEP下降与恢复时间等。结果:253例患者中,有8例(3.16%)患者在术中出现上肢SEP下降,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6例为腰椎手术患者,2例为胸椎手术患者,未见其他患者发生臂丛神经损伤;8例患者肌力电阀值和潜伏期在术前相对较高,干预前显著下降,经干预后显著上升(P<0.05); 8例上肢SEP下降患者在手术进行到(3.68±1.25)h(2~5 h)出现上肢肌力异常,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干预(48.17±12.69)min后,6例患者SEP恢复正常,另外2例患者在干预3 h内恢复。术后8~12个月对患者臂丛神经损伤情况进行随访,未发现臂丛神经损伤或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结论:骨科俯卧位术中采取被动运动干预护理,有利于患者SEP的恢复,对上肢臂丛神经损伤具...  相似文献   

8.
刘因明 《现代保健》2010,(27):105-106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小儿外科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显微切断术。结果术后出院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48例患者,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患者44例,步态功能改善患者41例,生活质量提高患者37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失禁2例,一过性尿潴留3例。随访期间无永久性二便障碍发生。结论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显微切断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脑瘫治疗的原则是抑制原始、异常的运动反射类型,促进正常神经运动功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缩写为SPR),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已被公认为是解除脑瘫痉挛和改善功能的有效手段,是脑瘫外科治疗方面一项令人瞩目的重要进展。1990年美国医学会组织由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骨科)、小儿神经科、理疗科和康复科等许多专科26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SPR手术进行评估并表决,结果三分之二以上的专家认为其方法可行,并将其结果公布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 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是牵张反射过强的一种表现,其感受器都是肌梭。肌梭是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特殊装置,形态如梭。肌梭的传入纤维有两类:1、快传纤维:直径较粗,属Ⅰα类纤维,进入脊髓后直接与支配本肌肉或协同肌的α神经元发生兴奋性突触联系。2、慢传纤维:直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监测神经阻滞对正中神经的影响,为应用神经刺激仪阻滞臂丛神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40例,分为A、B 2组,各20例,A组神经刺激仪的最小电流值为0.5 m A,B组为0.3 m A。进入手术间后、术后24 h、72 h分别对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进行记录,并同步观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A组与B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别(P>0.05)。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评分及镇痛维持时间均优于A组(P<0.05)。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术前A组与B组无差别(P>0.05);术后24 h,B组比A组平均延迟10%(P<0.05);术后72 h,A组与B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利用小于0.5 m A且大于0.3 m A的电流强度进行神经定位,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不会对神经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11.
谭志洁  赵荻  刘玉娟 《现代保健》2009,(26):124-125
通过对156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护理,总结出SPR术前各项护理准备,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SPR手术(脊神经根高选择性切断,解除患肢痉挛,改善肢体功能)后,应用人生长激素(hGH),观察是否会加快伤口愈合,改善机体抵抗能力。方法我们对46例脑瘫患儿进行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试验(安慰剂对照组22例,hGH治疗组24例)。术后即给予患儿小剂量生长激素0.1IU/(kg·d),连用5天。结果hGH较对照组伤口愈合快,无伤口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帮助脑瘫儿获得早期正确诊断以便规范治疗的简便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加选择组合行为神经运动测查的方法,初步作出脑瘫的阳性诊断,进一步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确诊,评价所用方法在脑瘫获得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筛测684例出生后1岁内有脑瘫早期线索的婴儿,确诊220例,诊断平均年龄5.8个月,颅脑辅助检查异常率85%,灵敏度96.4%,特异度95.3%。【结论】脑瘫患儿普遍存在早期异常表现,问卷及测查方法可有效帮助脑瘫儿获得早期和超早期正确诊断,为坚持早期综合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痉挛性脑瘫曾被称为不治之症,家有患者几代人难得安宁。 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高晓群副教授,采用被医学界称为“突破性进展”的高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PR手术),已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20多名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了治疗。术后患者肢体痉挛解除率达98%,肢体功能恢复率达86%,大部分患者经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已能平稳站立,有的已迈开大步走路。疗效优于国内外其他疗法。有关专家认为,SPR手术开辟了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新途径,是当代神经纤维外科和康复医学的一项重大突破。高晓群副教授等,对这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骨盆平片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的测定来分析脑瘫患儿髋脱位的发生风险。【方法】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本中心确诊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规行双髋关节的X线正位摄片,由放射科专业医师作出诊断报告并测量股骨头外移距离;同时对他们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估。【结果】96%偏瘫患儿其MP值25%,属正常发育范围之内,且未发生髋关节脱位;双瘫患儿中存在髋关节半脱位和全脱位,主要为半脱位;四肢瘫患儿中髋关节半脱位(10%)和全脱位(12.9%)的比例明显较偏瘫和双瘫大,且全脱位的比例明显增多。相关性分析发现GMFCS与MP值具有相关性(r=0.25,P0.001)。【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存在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内在因素,对其应重视髋关节发育情况的动态评测。  相似文献   

16.
赵方  聂继池  张璟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081-1083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丹麦产Neurom atic-2000C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不同溴氰菊酯染毒剂量家兔进行染毒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测定。结果 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染毒组染毒后SEP的N1、P1、N2波潜伏时明显延长(P〈0.05,P〈0.01)。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染毒后SCV潜伏时明显延长,高、中剂量染毒组染毒后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5,P〈0.01)。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染毒组染毒后MCV远端潜伏时明显延长、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5,P〈0.01)。结论 溴氰菊酯可对家兔造成神经电生理的异常,体感诱发电位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测定可用于评价溴氰菊酯对家兔神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 【方法】 将8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推拿、针灸、等传统医学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46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用现康复Vojta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3个月。再运用Vojta姿势反射7项姿势检查对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95.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瘫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与未显露后神经损伤情况,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喉返神经显露组97例,未显露组95例;比较2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显露组1例(1.03%)出现暂时性的的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恢复;未显露组5例(5.26%)出现神经损伤,其中4例出现暂时性的的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恢复,1例出现永久性声音嘶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能降低其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对于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其应用价值。 【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的单调性运动的评估应用价值不高,只有痉挛-同步性运动有预测价值。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72%,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2%。不安运动阶段异常运动中不安运动缺乏的预测价值高。不安运动缺乏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扭动运动阶段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安运动阶段不安运动缺乏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应作为评估工具,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60例早产儿按研究开始前、后的时间和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两组患儿自出院后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干预组接受听、视、触觉刺激及水疗、按摩、体操及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作相应康复训练。【结果】6、9、12月龄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常规育儿组;1岁时干预组患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交往及适应性优于常规育儿组;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1.1%,常规育儿组为8.6%,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