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18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5名无症状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IR-RFLP)方法,分析VDR基因第2外显子Fok Ⅰ位点、第9外显子Taq Ⅰ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ok Ⅰ位点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的频率44.6%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的31.7%(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作用后,结果仍然显示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与无症状HBV携带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95,P〈0.05)。FokⅠ位点与TapⅠ位点组成的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1.45,P〈0.05),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0.72,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探讨TNFA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 以148例HBV自限性感染者和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TNFA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238G/A、-308G/A、-857C/T、-863C/A和-1031T/C进行基因型分型,用EPI和EH等统计学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频率及其组问差异。结果 TNFA基因-238位GG基因型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857TT基因型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TNFA基因-238/-308/-857/-863/-1031组成的单倍型GGCCT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3),单倍型GGcAT与GGTA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001,P=0.004)。结论 TNFA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相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213例HBV自限性感染者和42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用EPI和SPSS软件分析DQA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DQA1*0102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HBV自限性感染组(15.47%比较20.42%,P<0.05),而DQA1*0201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HBV自限性感染组(10.48%比较6.10%,P<0.05)。调整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影响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LA-DQA1其他等位基因相比,携带DQA1*0102者降低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P<0.05,OR=0.69,95%C I:0.49-0.96),而携带DQA1*0201者增加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P<0.05,OR=1.77,95%C I:1.09-2.87)。结论HLA-DQA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重要宿主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G/A、-857T/C、-863C/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募集244例HBV自限性感染者、212例HBsAg携带者和3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G/A、-857C/T、-863C/A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自限性感染者携带-238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低于HBsAg携带者(P=0.04)和慢性乙肝患者(P=0.047);慢性乙肝患者携带TNF-α-857C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HBsAg携带者(P=0.0008)和自限性感染者(P=0.03);慢性乙肝者TNF-α-863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HBsAg携带者(P=0.02)。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慢性乙肝患者与HBV自限性感染者比较,TNF-α-857CC和TNF-α-238GA与慢性乙肝显著关联(OR=1.53,P=0.044;OR=2.11,P=0.045);慢性乙肝患者与HBsAg携带者比较,TNF-α-857CC与慢性乙肝显著关联(OR=1.92,P;0.004);HBsAg携带者与HBV自限性感染者比较。TNF-α-238GA与msAg携带者显著关联(OR=2.34。P=0.020)。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HBV感染结局之间存在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征集300例无症状感染者、66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在无症状携带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2.7%、91.0%和50.0%.无症状携带组HBV基因分布分别为B型28.1%、C型68.8%和混合型3.1%.慢性乙型肝炎为B型20.9%、C型72.0%和BC混合型7.1%.肝硬化组为B型11.1%、C型83.3%和混合型5.6%.不同组别的HBV病毒基因型构成比不同(x2=9.981,P=0.041).结论HBV病毒基因型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外周血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160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A组),单纯性肥胖组40例(B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0例(C组)、单纯性肥胖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组40例(D组);检测各组血脂和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PN)的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Leptin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联素(APN)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述指标在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D组的TC、TG水平均较B组、C组明显升高(P<0.05),且LDL水平也高于B组(P<0.05);D组的Leptin水平较B组上升更明显,APN水平较B组、C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细胞因子与单纯性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单纯性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