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Ⅱ型胶原的实验研究方法。方法利用β1转化生长因子腺病毒表达载体(Ad—TGFβ1)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转染后的Ⅱ型胶原表达。结果细胞转染后Ⅱ型胶原在免疫印记和免疫组化检测下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Ad—TGFβI转染兔骨髓MSCs可使其细胞内Ⅱ型胶原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2月我院及华西医院骨科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结果27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根据Matta和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8例(66.7%),良3例(11.1%),可3例(11.1%),差3例(11.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于1979年6月—1980年3月,在贺兰县回、汉杂居的两个农村人民公社、三个工厂、一所完全中学及部分县级机关15岁以上共9,332人中进行了血压调查,受检率为90.69%(9,332/10,290)。调查发现8,210名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均值在40岁以下较稳定,且女性略低于男性;女性45~49岁组收缩压接近男性,55~69岁组舒张压高于男性;自55~59岁组开始男女两性几呈直线上升。 9,332人中,确诊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53%(标化患病率4.41.%);男性患病率4.17%(标化患病率4.62%),女性患病率4.37%(标化患病率4.45%)。在职业分布上,农民高血压患病率与目前已报道的文献比较属高水平。城镇高于农村,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回、汉族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60岁以上老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王纪湘,王立新,马立武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是青壮年人的多发病,也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采用手术治疗老年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随之增多。现将我院从1975至1990年共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5.
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人体关节面的软骨面缺损是自20世纪末以来人们探讨的研究方向,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是具有优势的一个热点。我们利用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将TGFβ1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其向软骨细胞表型的分化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43例、Ⅵ型2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5月,切口均获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月,平均5.5月。伤口无感染,钢板无松动、折断,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3%。结论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后脱位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我们对14例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后脱位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4例病人中,6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对8例出现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的病人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必要的假体调整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加强缝合修补后方关节囊能够有效防止行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脱位,机理为关节囊修补后能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并提供了形成致密的假关节囊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模拟遮挡性病灶的体外模型上,利用导航模板进行曲针穿刺的可行性.方法:设计3款模拟遮挡性病灶的体外模型,按照靶区遮挡程度从小到大分为模型A、模型B、模型C.其中模型A和模型B采用直针穿刺(straight needle puncture,SNP)、曲针穿刺(curved needle puncture,CNP...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1例,其中DHS固定治疗30例,PFNA组31例.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1例患者术后随访5~41个月,平均20.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与DHS组相比, PFNA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更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情况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而远期的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患者损伤小,对各型骨折都能提供牢靠固定、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软骨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腺病毒载体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导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诱导靶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3在徐州医学院完成。①实验方法:兔麻醉后自胫骨上端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以1×104/cm2接种,达70%融合时分为3组:Ad-TGFβ1转染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刚解冻的Ad-TGFβ1液30μL,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Ad-GFP对照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Ad-GFP腺病毒,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空白对照组采用H-DMEM完全培养基,不外加任何试剂或药品。②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转染后7,14,21,28d检测细胞内蛋白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Ad-TGFβ1转染后7d,集落中的细胞呈放射状向周围扩展,均一性好,呈长梭形,紧密排列似漩涡状,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密度明显增高。②转染后细胞内蛋白多糖的检测:Ad-TGFβ1转染后14d胞浆呈紫蓝色,异染性明显,胞核清晰,可见核仁。转染后28d细胞明显老化,但胞浆中仍可见紫蓝色异染。其余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异染性。③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Ad-TGFβ1转染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呈强阳性表达,其余两组几乎检测不到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④转染后细胞内Ⅱ型胶原的表达:Ad-TGFβ1转染后7d胞浆中Ⅱ型胶原呈弱阳性表达,转染后14,21d呈强阳性表达,转染后28d表达有所降低。其余两组几乎不表达Ⅱ型胶原。结论:经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是获得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