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西酞普兰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36 只BABL/c 雄性小鼠随 机分为A、B、C 3 组,A 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 组:生理盐水组,以10 mg/kg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C 组:西酞普兰组,以10 mg/kg 腹腔注射西酞普兰。分别在实验第1、4 和7 天时行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 破裂时间(BUT)检测,同时于实验第7 天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取眼球做扫描电镜及HE 染色观察角膜 上皮损伤情况。结果 ① 3 组不同时间点的SIT、BUT、FL 有差异(F =9.749、10.427 和6.752,P =0.008、0.019 和0.032);② 3 组的SIT、BUT、FL 有差异(F =11.234、14.842 和5.337,P =0.002、0.012 和0.029);③ 3 组的 SIT、BUT、FL 变化趋势有差异(F =16.438、11.753 和16.431,P =0.000、0.001 和0.002)。干预后第7 天,3 组 上皮空泡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749,P =0.013)。3 组微绒毛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917, P =0.092)。结论 西酞普兰会损伤小鼠泪膜功能的稳定性,但对角膜上皮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并评估一种用于建立蟾蜍心力衰竭模型和测定蟾蜍心脏功能的医学机能学实验仪器.方法 根据压力负荷或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学理论,一方面选择不同管径的微导管体现动脉缩窄的程度,实现心脏压力负荷的变化;另一方面选用蠕动泵调控不同的输液速度,实现心脏容量负荷的变化;最终观察两种变化对蟾蜍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当微导管管径由1,2 mm缩小至0.4 mm或输液速度由2.2 mL/min加快至3.0 mL/min对,蟾蜍心脏功能逐渐由正常、代偿转为失代偿,即最终出现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律失常、心输出量明显减少等心力衰竭表现.结论 成功研制了一种用于医学机能学实验的蟾蜍心脏功能测定系统,并建立了由压力负荷或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魏酸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组;(3)川芎嗪(4 mg/kg)组;(4)阿魏酸川芎嗪低剂量(4 mg/kg)组;(5)阿魏酸川芎嗪高剂量(8 mg/kg)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前10 min分别颈静脉注射给药,于再灌注结束后,进行血清生化及心肌组织学检测。结果:阿魏酸川芎嗪能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心肌钙蛋白I和丙二醛的水平,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心肌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Bax蛋白的表达, 提高Bcl-2/Bax 的比值和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魏酸川芎嗪各项指标优于川芎嗪(P<0.05或P<0.01)。结论:阿魏酸川芎嗪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抗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羊膜泪道支架对雄兔干眼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36只健康雄兔,剪除第三眼睑并抗感染处理,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作去势雄兔模型,其中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为干眼模型组,C组为泪道羊膜预防组,并在植入羊膜泪道支架前、植入后2周、4周及6周行角膜荧光素(fluores-cent,FL)染色、Schirmer I试验、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三组不同时间点间的泪液分泌量及FL有明显改变(F =7.126,P=0.009;F=9.658,P=0.016),三组间泪液分泌量及FL有明显改变(F=12.582,P=0.005;F=13.187,P=0.013),三组的泪液分泌量及FL变化趋势也有明显改变(F=8.531,P=0.007;F=10.652,P=0.019).A、B、C三组植入后6周上皮基底细胞分别(3811±414)个细胞、(3820±314)个细胞、(2789±353)个细胞,炎症细胞密度分别为(266±28)个细胞、(266±29)个细胞、(67±13)个细胞;A、B、C三组植入后6周上皮基底细胞(F=13.442,P=0.012)和炎症细胞密度(F=9.231,P=O.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泪道上皮K16染色均为阴性,植入羊膜泪道支架后各时间点A、B、C三组兔泪小管组织中α-SMA表达无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81,P=0.002).结论 植入羊膜泪道支架对雄兔干眼症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脂氧素A4受体(lipoxin A4 receptor,ALX)在人白血病细胞K562与HL60细胞的表达情况,研究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对K562与HL60膜受体ALX的表达影响,探索LXA4对K562与HL60细胞作用效应强弱不同的可能因素。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细胞K562与HL60,实验分为空白组和LXA4(50、100、200 nmol/L)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K562和HL60细胞是否表达LXA4受体ALX;用不同浓度LXA4作用24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各实验组K562与HL60膜受体ALX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K562与HL60胞膜周围及胞浆内有明显绿色荧光,提示二者表达LXA4受体ALX;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随LXA4作用浓度的增高,K562与HL60细胞膜受体ALX的表达呈增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ALX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562与HL60空白组比较即从基础水平比较ALX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XA4可上调K562与HL60膜受体ALX的表达,且LXA4对K562与HL60效应强弱的不同并非ALX基础表达水平不同所导致,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技术测量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各分区厚度的效果。方法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患者和正常女性各12例应用OCTA采用分频辐去相关血管造影(SSADA)算法对角膜情况进行成像。获得每只眼睛所需图像后,按照17分区和25分区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测量和平均分析,测量其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结果干眼组角膜全层厚度最大值为(689.78±58.94)μm,最小值(557.43±44.64)μm;正常组角膜全层厚度最大值为(655.67±59.16)μm,最小值(530.48±39.32)μm。干眼组角膜上皮厚度最大值为(65.21±6.11)μm,最小值为(56.45±4.66)μm;正常组角膜上皮厚度最大值为(59.87±3.85)μm,最小值为(52.12±5.92)μm。17分区和25分区图像中,干眼组在全部分区角膜上皮厚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干眼组在上侧(S)、鼻下侧(IN)、下侧(I)、颞下侧(IT)、颞侧(T)、颞上侧(ST)6个区域的内、中、外环角膜总厚度均显著厚于正常组(P<0.05)。结论利用OCTA可以对更年期女性干眼症患者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应用,探究苯扎溴铵和西酞普兰对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用PBS眼液滴眼;C组用苯扎溴铵眼液滴眼;D组腹腔注射西酞普兰混悬液;E组苯扎溴铵眼液滴眼联合腹腔注射西酞普兰混悬液。在注射(滴眼)后2周,利用OCTA进行角膜分区,分别测量5组小鼠角膜各区域的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并计算平均值。结果 A组角膜上皮及角膜全层厚度分别为(66±7)μm、(141±11)μm,B、D两组角膜上皮均为(66±8)μm,角膜全层厚度均为(140±12)μm,C组分别为(73±10)μm、(141±14)μm,E组分别为(76±12)μm、(141±15)μm。注射(滴眼)后2周,与注射(滴眼)前相比,A组、B组及D组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略有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组和E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滴眼)后2周,E组较C组相比,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增厚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注射后与注射前相比,C组和E组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C组和E组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应用OCTA测量发现,单独使用西酞普兰对角膜厚度无明显影响,苯扎溴铵可使角膜上皮及角膜全层厚度增厚,且西酞普兰对其增厚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比较新西兰兔和猫角膜上皮、角膜全层厚度与人类的差别,探讨不同动物作为异种角膜移植实验模型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和雄性猫各12只,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只,OCTA技术测量每组样本双眼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的厚度,所得数据以瞳孔为中心,根据距离角膜中央区的距离不同,利用系统软件将角膜划分为17个区域。中央区角膜是角膜正中间直径为2 mm的区域,内环和外环直径分别是5 mm和6 mm。在内外环分别又分出八个区域:上方(S)、鼻上(SN)、鼻侧(N)、鼻下(IN)、下方(I)、颞下(IT)、颞侧(T)、颞上(ST),测量各区域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比较新西兰兔和猫角膜上皮、角膜全层厚度与人类的差别。结果 猫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均大于兔。角膜厚度:猫角膜全层是中央薄、周边厚,其中在T5、ST5、S5、SN5、N5区与中央区的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上皮在ST5、S5、SN5区与中央区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兔角膜全层同样为中央薄、边缘厚,其中在T5、IT5、IN5、N5、T6、N6区与中央区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上皮ST5、S5、SN5、ST6、S6、SN6区与中央区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人类角膜相比,两种实验动物与人在角膜全层和角膜上皮厚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猫角膜与人类角膜在角膜全层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分布方面具有相似的区域,同时,猫角膜全层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均较人类厚,这在异种角膜移植后的屈光调节中也具有优势。猫较兔更适合作为人类异种角膜移植的潜在供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胶羊膜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兔干眼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细胞外基质胶羊膜棒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10种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含量加以测定,同时和新鲜泪道纤维蛋白胶羊膜(fresh lacrimal duct amniotic membrane,F-LDAM)、单层泪道纤维蛋白胶羊膜(monolayer lacrimal duct amniotic membrane,M-LDAM)进行对比。此外,利用负荷传感器对比细胞外基质胶泪道纤维蛋白胶羊膜(extracellular matrix lacrimal duct amniotic membrane,ECM-LDAM)与F-LDAM、M-LDAM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并把ECM-LDAM应用于兔干眼症的治疗,术后8周观察实验兔干眼治疗前后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FL)评分、各时段泪液分泌、FL情况和角膜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分支及曲率评分。结果 ECM-LDAM、M-LDAM中EGF、NGF、HGF、TGF-β等10种因子含量均比F-LDAM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ECM-LDAM中EGF、NGF、HGF、TGF-β等10种因子含量明显高于M-LD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LDAM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F-LDAM及M-LD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M-LDAM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高于与M-LDAM和F-LD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发现B组与A组相比FL评分降低,泪液分泌时间延长,角膜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分支及曲率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LDAM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的泪道修复材料,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因子和优越的柔韧性,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兔干眼,营养修复受损的角膜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魏酸川芎嗪(LF)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川芎嗪组(LZ组)和LF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M组只穿线不结扎,LZ、LF组分别于再灌注前颈静脉注射LZ和LF 40 mg/kg。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表达等。结果 LZ和LF能明显加快心率、升高左室收缩末压和±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压,提高血清SOD活性、减少MDA含量,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少Fas蛋白表达,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指标LF作用强于L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F后处理可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