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1篇
药学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风疹病毒外膜蛋白E1,用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用于诊断风疹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方法 .方法 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构建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风疹病毒外膜蛋白E1,蛋白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用ELISA的方法 检测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风疹检测质控血清以及来自广西桂林的未知血清样本.结果 采用WHO用于风疹检测的质控血清对所表达的重组抗原的抗原性进行鉴定,通过试验,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用表达的抗原对来自我国广西的200份未知血清样本进行风疹病毒外膜蛋白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93%,与文献报道的我国其他地区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风疹病毒外膜蛋白E1,为进一步研究风疹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粘膜接种具有接种容易、安全及能诱导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等优点 ,但粘膜途径给予的多数抗原会因为迅速被降解和引发粘膜耐受而只能诱生低免疫应答。已知许多病原微生物能寄居于宿主粘膜表面并能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 ,因而已利用这些性质将几种细菌设计成能用作粘膜免疫的有效疫苗载体。  作者将无毒性但有免疫原性的破伤风毒素 C片段 ( TTFC)基因融合到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 ( FHA)基因 N末端片段 Fha4 4,将此融合基因插入多拷贝复制质粒中 ,然后导入 FHA结构基因 fha B缺失型百日咳杆菌BPGR4株 ,构建成重组 BPGR4株。结果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肠道病毒EV71型外壳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人工合成SP55和SP70(分别包含VP1的第163-177,208-222位氨基酸)两段VP1的多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测定效价.用分泌的单抗和EV71病毒在RD细胞上进行中和试验以检验其中和活性.结果 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肠道病毒EV71型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株单抗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8和1:16.结论 成功制备出2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肠道病毒EV71型VP1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其下一步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和PD-L1融合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PD-1蛋白经过预浓缩后,用氨耦联的原理固定于CM5芯片表面,用HBS-EP缓冲液梯度稀释PD-L1蛋白,以20μl/min流速注射到耦联PD-1的传感芯片通道上,结合3 min,解离15 min;观察两者结合情况并用BIA Evaluation软件4进行分析.结果 PD-1在缓冲液的pH值为4.5、浓度为40μg/ml的状态下能稳定耦联于CM5芯片表面,RU值约为3300;稀释度为200 mmol/ml的PD-L1与PD-1能较好地结合,RU值为150,亲和常数为K_D=3.5×10~(-6).结论 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与PD-L1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型肝炎病毒P1B、P2A、P3AB和P3D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并探讨这些蛋白的抗原活性和作为诊断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克隆有HAV HM175株全长cDNA基因的克隆载体pHAV16H1上扩增出目的基因,以M47作为表达载体,构建N端带硫氧还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和镍离子柱螯和亲和层析纯化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结果四个重组质粒经测序证明构建正确无误,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四个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也正确无误。Western Blot分析和间接ELISA方法证实四个蛋白中只有p2a有抗原活性。结论原核表达的P2a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在间接ELISA方法中检测出了所有的24份阳性血清和24份阴性血清,非常有希望做成诊断抗原用于诊断急性甲肝患者和区分甲型肝炎自然感染与注射疫苗所产生的不同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丙型肝炎亚单位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以pET—11d作为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之后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和镍离子柱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融合蛋白的抗原活性。同时以该蛋白免疫实验动物后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结果成功获得很高纯度的丙型肝炎亚单位融合蛋白,EIA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诱生出高滴度的抗体。结论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亚单位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点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常见基因点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了解我国目前常用的HBsAg检测试剂对HBV S基因突变株的检测灵敏性,减少漏检,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传播.方法 构建HBsAg重组野毒株和重组变异株表达质粒,分别将重组野毒株HBsAg表达质粒pSS1adw2及pSS1adr和重组变异株HBsAg表达质粒pSS1adw2-145Arg、pSS1adr-126 Ser和pSS1adr-126 Asn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转染.采用市售HBsAg ELISA检测试剂盒对细胞上清进行抗原性检测.结果 野毒株HBsAg和两种126位变异株HBsAg具有较好的抗原性;145位点突变后、导致HBsAg的抗原性下降.结论 推测是由于145位点变异影响了"a"抗原决定簇的空间结构,从而降低了其与抗-HBs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确定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利用PCR扩增得到HBV的S基因和C基因;用MEGA3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 约93%样本的HBVS基因和C基因序列均位于HBV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C,近7%的样本其S基因和C基因序列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B。结论 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多数为基因型C,少数为基因型B,未发现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从2000余份血清中筛选出HBsAg阳性血清200份.利用巢式PCR法扩增血清中HBV DNA S基因进行测序并分型;统计分析基因型分布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新疆HBV有B、C、D三个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0例(7.8%),C基因型58例(45.7%),D基因型59例(46.5%).C基因型中汉族51例(87.9%),D型中汉族27例(45.7%),维吾尔族24例(40.7%).结论 新疆地区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少量为B型.C型以汉族为主,D型中汉族和维吾尔族占多数.C型与更严重的疾病及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丁型肝炎病毒内蒙古株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表达量高、抗原性强的基因工程重组抗原。检测不同地区的丁肝患者血清,初步验证其抗原性及在检测不同地区丁肝血清方面的差异。方法从内蒙古某丁肝患者血清中提取丁肝病毒,经RT-PCR与PCR,使用PET43a表达质粒及HDVL-Ag5′和3′端引入His标签获得丁型肝炎病毒L-Ag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Rosetta)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饱和硫酸胺沉淀与亲和层析柱纯化后,采用EIA竞争法分析其抗原性。结果经与ABBOTT Murex anti-Delta(total)试剂盒同步检测15份阳性和10份阴性血清,一致率100%。结论EIA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基因工程表达的抗原蛋白在检测不同地区丁肝血清方面未见差异,故可用于丁肝的诊断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