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部卫生营摩托化远程机动至海拔4430m某高原山地驻训为背景.探讨高原山地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组织摩托化快速机动的实施方法。高原山地卫勤分队远距离快速机动的组织与实施繁重复杂,只有牢牢把握充分准备、科学组织、有力保障,才能确保部队能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
3.
热证大鼠脂肪代谢及解耦联蛋白1 mRNA表达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片所致热证大鼠脂肪代谢及解耦联蛋白1(UCP1)mRNA表达。方法:甲状腺素片灌胃大鼠30天,测定①大鼠的体重和体温;②血脂相关指标;③血清T3、T4、TSH;④棕色脂肪U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热证大鼠:①体温升高,体重增加缓慢;②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FFA含量以及LDL与HL酶活性显著升高;③FT3和FT4水平显著降低;④UCP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甲状腺片所致热证动物的能量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基因的单克隆抗体(mAb),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将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基因克隆至pGEX-KG载体,然后转入大肠杆菌E.coliTop10,IPTG诱导表达GST-VP7融合蛋白。分离纯化蛋白GST-VP7并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利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mAb检测为阳性的细胞株。结果:经过3次克隆化筛选,最终得到1株能和GST-VP7蛋白反应稳定分泌mAb的阳性细胞克隆,这些mAb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蛋白成功在大肠杆菌中GST融合表达及mAb的制备体能用于GBRV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为其引起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研究和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发现波罗蜜属植物含多类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查耳酮类和二氢黄酮类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对细胞的多种作用、抗血小板活性及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群体性医患纠纷事件的特点,提出军队医院应客观正确面对医患纠纷,争取患者和亲属的理解认同,加强与地方政府、公安的沟通协调,依法打击“医闹”等非法团伙,严密控制事态的升级,同时严密关注舆论动向,及时应对虚假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边陲藏东、藏南地区为高原峡谷地域。该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给部队机动训练及作战带来严峻的考验,做好特殊地域卫勤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近年来我院多次在高原峡谷地域进行卫勤演练,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文即在此背景下探讨高原峡谷地区卫勤保障的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1卫勤保障的主要困难1.1自然环境恶劣,发病率高,危重病多谷底与谷峰海拔落差在3千米至5千米以上,如在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高原轻便加压舱内治疗急性重症高原反应(AMs)的效果。方法:急进高原引起的重症AMS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丹参、甲氧氯普胺及氨茶碱口服,观察组在高原轻便加压舱内治疗,对照组在高原室内环境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两组症状显著缓解的时间,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管紧张素I(AT1)、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ID)、肾上腺素(E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6.2±4.3)h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对照组则为(42.3±3.9)h,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O.01)。两组S0。、HR、SBP均较治疗前显著或非常显著改善(P〈O.05,P〈0.01),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ATl、PRA、EPI、NE、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O.05,P〈O.01);对照组NE、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结论:高原轻便加压舱内治疗急性重症AMS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儿茶酚胺系统更易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欧阳胜  冯育林  陈凯峰  谢平  杨世林 《中草药》2008,39(12):1794-1795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Neolitsea Merr.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根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疾病.对该属其他种植物,中国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曾对密叶新木姜叶[4]、茎[4,5]和果实[6]部位进行过挥发性成分研究,对根部非挥发性成分也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为了全面比较密叶新木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也为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有效活性成分,笔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根部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老年房颤(A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AF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患者被分为华法林组(51例)和阿司匹林组(49例),两组均随访治疗1年。观察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司匹林组失访1例。终点事件:华法林组:脑梗死2例;阿司匹林组:脑梗死7例、外周血管栓塞2例、死亡1例。华法林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3.92%比20.83%,P=0.010)。不良反应:华法林组:皮肤瘀斑3例、牙龈出血1例;阿司匹林组:黑便3例,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934)。结论:华法林能显著降低老年AF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