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采用三维位移测量方法,测试10例离体人膝标本的胫股关节三维运动特性。发现屈膝过程中,胫股运动也具有典型的三维运动特点。其中在屈膝初期的30°内,胫骨内旋最明显并伴有胫骨内翻现象,平均内旋8°,内翻6-7mm,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股扣锁使膝关节稳定,屈曲时胫股“解锁”使膝关节松弛,具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提示,在解释传统的胫股扣锁现象时不应遗漏伴随发生的胫骨内/外翻现象。  相似文献   
2.
Ruby  陈世益 《健康世界》2007,(6):44-45
闷在写字楼里的白领女性,不甘心自己滑入亚健康状态!于是,跑步、瑜伽一阵猛练,可是反而惹来运动损伤。健身怎会变成了伤身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 Q 角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精密三维位移测读仪,研究分析了Q角的变化趋势,以及对髌股关节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角是一空间夹角,随屈膝角的增大而增大。力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所呈的平面夹角Qp也就是通常所指的Q角,在屈膝15°左右达最大,而在90°左右达最小。整个屈膝过程中,QP在5°-15°之间变化,变化幅度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4.
骨骼肌钝挫伤后愈合质量的肌电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 ,不同干预方法对骨骼肌修复过程中肌电信号的影响 ,研究肌电图在骨骼肌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10 8只雄性SD大鼠 ,利用自制的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钝挫伤。随机分成 3组 ,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组、中药组和自然愈合组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IGF - 1、黄芪丹参注射液、不作处理。于伤后第 2、5、7、10、14、2 1、2 8、35、5 6天观察并比较双侧腓肠肌的肌电图变化 ,记录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等自发活动 ,分析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并测量其潜伏期和波幅 ,观察伤后CMAP的变化。结果 :(1)各组大鼠均于伤后第 2~ 5天出现纤颤电位和正尖波 ,约至第 7~ 10天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减少。以IGF - 1组最早消失 ,中药组次之。 (2 )各组大鼠的伤侧肌电图CMAP中的潜伏期逐渐缩短 ,波幅逐渐增高。以IGF - 1组最快 ,中药组次之 ,自然愈合组最慢。 (3)伤后第 8周 ,IGF - 1组和中药组大鼠损伤侧CMAP波幅接近正常 ,自然愈合组则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结论 :(1)肌电图检测证实 ,IGF - 1和黄芪丹参注射液均具有促进骨骼肌损伤愈合的作用 ,但以IGF - 1的作用更明显。 (2 )损伤肌肉局部肌电信号的变化 ,可以用来评价损伤骨骼肌的修复进程和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髌骨矢状面截骨术对髌骨倾斜病理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方法将七具新鲜人尸体膝关节标本的髌骨外侧支持带紧缩,造成髌骨过度外侧倾斜,然后进行四个不同截骨角的髌骨矢状面截骨术。股四头肌腱加载200N。分别于正常状态、髌骨倾斜、截骨5°、10°、15°、20°六种工况下,应用压敏片测量髌股关节接触压力与面积。摄屈膝45°Merchant髌骨轴位片,测量髌骨倾斜角,了解髌骨倾斜程度。结果与结论:髌骨倾斜后,髌骨内侧接触面积与压力均减少,外例接触面积与压力均增加,屈膝30°时最显著。截骨10°以上,明显改善了髌骨倾斜的应力分布,其中截骨15°改善较为理想。本实验结果为临床上髌骨矢状面截骨术中截骨角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和治疗运动引起的创伤和疾病,达到最大运动能力的恢复,保障人类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它与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和内镜微创技术十分相关。近年,国内运动医学蓬勃发展,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运动医学的发展不仅为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植入物在关节内和骨隧道内需经历愈合早期、增殖期、韧带化期等阶段.目前研究显示愈合早期植入物中央坏死、细胞过少且无法检测到血管再生;愈合增殖期植入物重塑和血管再生活跃,细胞活性强,膝关节力学性能最低,细胞外基质发生显著变化;韧带化期植入物不断向完整ACL形态和力学强度方向重塑,其过程漫长.韧带化过程中各种变化及不同植入物愈合模型之间差异的研究对于改进ACL手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包括ACL残端保留在内的多种技术对韧带化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就ACL重建后韧带化过程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科以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共14例14踝,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5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中采用后侧入路,全镜下切除后距下关节软骨面及部分软骨下骨面。在骨面上微骨折后,透视引导下置入2枚直径7.0 mm的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术前及术后随访AOFA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1个月。术后8周X线片显示后距下关节均已获得骨性融合。AOFAS评分从术前53.8分改善至术后89.2分,VAS评分从术前7.8分降低至术后1.5分。结论全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肩关节不稳与上盂唇自前向后(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posterior,SLAP)损伤的联系。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肩关节不稳与SLAP损伤的特点,归纳并探讨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生物力学上的关联。结果肩关节不稳和SLAP损伤既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SLAP损伤由于破坏了上盂唇的完整性和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止点,可引起肱骨头相对关节盂过度移位,导致肩关节不稳。而慢性反复性或急性高能量创伤导致的肩关节不稳也会加重SLAP损伤,造成原有损伤范围扩大及撕裂程度加重。结论 SLAP损伤会破坏肩关节稳定机制,肩关节不稳会引起上盂唇和LHBT撕裂,两者间存在一定联系。然而,现有研究结果仅能证明肩关节不稳和SLAP损伤之间具有互相诱发和促进发展的关系,而非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因此两者间具体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