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颅内感染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茂华  张赛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6):614-616,619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有颅高压、意识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病情凶险,存活患者可遗留痴呆、癫痫、瘫痪和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而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又使临床治疗难度加大。有资料表明,开放性颅脑外伤、颅内病灶的存在以及手术本身使得脑组织和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加上颅外一些并发症等因素,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O.2%-4.O%,病死率高达58%。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两组条件相似的颅脑损伤患者共40例进行随机配对的前瞻性研究;其中治疗组于入院后24h开始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采用6000U/次,皮下给药,隔日1次共2w。对照组不给予rhEPO处理,其他处理同治疗组,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谷氨酸含量,并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脑脊液谷氨酸含量及预后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脑脊液谷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使用rhEPO可减轻损伤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对颅脑损伤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方法:就临床药师对1例后颅窝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及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依据颅内感染和我院细菌耐药情况,结合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征,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同时进行文献分析,总结颅脑手术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建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解决临床问题是临床药师参考临床实践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1例46岁女性患者,因术后颅内感染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1次/8 h。用药第13、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用药前的10.61×109/L分别降至1.79×109/L和1.00×109/L。立即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d。改变治疗后4 d,血白细胞计数升至6.95×109/L。改变治疗后6 d脑脊液白细胞数由首次用药后15 d的8×106/L升至56×106/L,再次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1次/8 h,rhGM-CSF剂量未变。用药6 d颅内感染治愈,遂停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7×109/L和1.65×109/L。第8天停用rhGM-CSF后为5.75×109/L,第15天为4.56×109/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和模式。方法:结合脑出血治疗原则及并发症处理原则,分析治疗方案,为1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出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病变定位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外科导航技术,使颅内病变定位非常精确,但其价格昂贵,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为了使颅内病变体表定位更精确,开颅手术时尽可能缩小手术切口,减少不必要的脑损伤。在术前必须精确标记出病变的体表位置。我们自制了一种环行的定位装置。使用方便。 1 材料与方法 1.1 制作材料 应用于血管内治疗的旧导管一根,截取约5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侵袭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虫草素配置成不同浓度(100、200和400μg/ml)作用于胶质瘤细胞,对照组不加入药物。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药物浓度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侵袭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法检测Cyclin D1、Bcl-2、MMP-2、MMP-9、Ez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00μg/ml虫草素对U87细胞增殖和侵袭无明显影响(P 0. 05)。200和400μg/ml虫草素可明显抑制U87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 05)。200和400μg/ml虫草素可明显抑制U87细胞侵袭,呈剂量依赖性(P0. 05)。U87细胞经不同浓度虫草素(100、200、400μg/ml)处理24 h后,发现200和400μg/ml虫草素处理后Cyclin D1、Bcl-2、MMP-2、MMP-9、Ezrin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 05),100μg/ml虫草素处理后对Cyclin D1、Bcl-2、MMP-2、MMP-9、Ezrin蛋白和mRNA水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 0. 05)。结论:虫草素能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 D1、Bcl-2、MMP-2、MMP-9、Ezr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呼气峰流量与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及PEF作为可能的预测因素对PPCs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6月莆田市第一医院胸外科233例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分析PEF与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栓塞、持续性肺漏气等术后肺部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PCs组的PEF值[(4.68±1.51)L/s]显著低于Non-PPCs组[(6.33±1.71)L/s](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F是预测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ROC曲线分析,PEF阈值为5.64 L/s是预测PPCs发生的最佳临界值(AUC=0.760,95%CI:0.690-0.830),且PEF≤5.64 L/s组的PPC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EF>5.64 L/s组(41.6%vs. 10.6%,P<0.001)。结论:术前PEF和PPCs有一定的相关性,PEF有可能成为PPCs发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