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6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张明豫  贾怡  杨宇  张静岫 《重庆医学》2006,35(19):1786-1788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所诊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562例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产后出血562例,发生率5.82%. 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为65.66%,其次是胎盘因素为29.89%,手术操作因素为3.03%,妊娠高血压疾病为1.42%.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术前严密观察产程,术中掌握手术技巧,术后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子宫收缩情况,有些剖宫产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一线或多线治疗晚期(转移复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探索患者的预后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一线或多线治疗接受埃克替尼的NSCLC患者250例。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进行中位生存分析和差异检验及多因素预后生存因素分析。结果一线治疗亚组(一线亚组)与二线及以上治疗亚组(多线亚组)的疗效和生存差异:两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63.3%和56.9%,差异无显著性(P=0.397);一线亚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0个月,95%CI:12.4~15.6)优于多线组(10.0个月,95%CI:7.9~12.1,P=0.015),而一线亚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8个月,95%CI:23.1~32.9)与多线亚组(27个月,95%CI:20.9~33.1)差异无显著性(P=0.888)。一线与多线亚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最佳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皮疹是一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年龄、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既往是否手术、PFS是一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0.003)。年龄、病理类型、皮疹是多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11、0.012);而既往是否手术、皮疹是多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22、0.03)。结论EGFR突变患者应尽可能在一线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以获得最佳的PFS,同时EGFR突变患者即使一线未获得TKI治疗,后线仍应推荐应用EGFR-TKI从而使患者OS获益。皮疹、最佳疗效是一线治疗PFS的良好预后因素;而既往手术、PS评分≤1分、年龄<60岁、PFS>6个月是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年龄<60岁、腺癌、皮疹是多线治疗患者PFS良好预后因素;既往手术、皮疹是多线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髓鞘碱性蛋白(MBP)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豚鼠模型。方法:提取MBP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后。用MBP 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豚鼠,观察豚鼠的临床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豚鼠均表现出典型的EAE症状,发病率为100%,并在光镜下可见CNS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白质脱髓鞘病理改变。结论:用MBP CFA成功地诱导了豚鼠的EAE模型,具有模型稳定、发病率高、动物价廉易得的优点。是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腰椎是人体中轴的组成部分,结构复杂,主要由椎体、椎弓根、椎弓板、椎孔、关节突、横突、棘突等结构组成,各解剖部位在临床疾病和椎管内麻醉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明腰椎各部位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相应疾病和椎管内麻醉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神经节是脊神经前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腰神经节是将脊髓与内、外环境相联系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在腰背痛及坐骨神经痛的发生机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神经节的基本位置是在近椎间孔处,但是根据其具体的位置,又可以分为3型:椎间孔型、侧隐窝型、中央管型,目前通过实地解剖对神经节的形态和位置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而且腰脊神经节位置的异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因此本研究结合12具成人固定标本上解剖观察的腰脊神经节的形态及毗邻结构,为临床提供有关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组(EC组,n=29)和环泊酚组(C组,n=30)。EC组给予环泊酚前2 min静注艾司氯胺酮0.3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剂量调整梯度为0.04 mg/kg,检查时若出现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增加0.04 mg/kg,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减少0.04 mg/kg。阳性反应为麻醉诱导后2 min患者BIS无法降至60或置入胃镜时出现呛咳或体动反应2级及以上。记录环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ED50、95%有效剂量(ED95)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 与C组比较,EC组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为0.21 mg/kg(95%CI 0.12~0.25 mg/kg),ED95为0.32 mg/kg(95%CI 0.26~0.39 mg/kg),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为0.37 mg/kg(95%CI 0.32~0.40 mg/kg),ED95为0.48 mg/kg(95%CI 0.43~0.54 mg/kg)。与C组比较,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ED95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可降低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时的ED50并减少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术中循环稳定,可安全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重组免疫毒素DT390-Rantes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对这种免疫毒素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肝脏中获得Rantes基因;将Rantes基因插入到含有DT390片段的真核质粒SRα中,构建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JM109,筛选出含有正确插入片段的克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重组质粒,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NIH3T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DT390-Rantes的表达活性。结果 经过酶切分析及DNA测序证实,Rantes基因正确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SRα中,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MTT法证实,重组免疫毒素DT390-Rantes能在体外杀伤活化的T细胞。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新型重组免疫毒素真核表达质粒DT390-Rantes-SRα,该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瞬时表达,其转染上清对活化的T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表达的IL-18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获得小鼠IL-18基因,通过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pEGFP-mIL-18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PCR及DNA序列测定等证实连接片段的正确性后,转染HEK293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GFP-mIL-18融合蛋白的表达,收集转染后72h的上清液,MTT法检测上清液中IL-18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分析、PCR鉴定、DNA测序表明成功地构建了pEGFP-mIL-18真核表达载体,MTT法证明表达产物有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功能。结论所获pEGFP-mIL-18真核表达载体能在体外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L-18,为进一步研究IL-18的功能和运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探索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入排标准的250例。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中位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生存因素分析,绘制生存概率曲线。以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临床疗效和生存分析: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个月(95%CI:11.8~14.2),1、2、3年PFS率分别为53.6%、20.6%、10.0%;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7个月(95%CI:23.4~30.6),1、2、3年OS率为85.6%、56.5%、31.8%。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线数、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分期、转移器官数目、皮疹、脑转移、最佳疗效是患者PFS的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皮疹、骨转移、最佳疗效是P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初始分期、转移器官数目、皮疹、脑转移、骨转移、最佳疗效和PFS是患者OS的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最佳疗效及PFS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确切。转移器官数目、皮疹、骨转移、最佳疗效是P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性别、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最佳疗效和PFS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