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量氟化物导致大鼠腰椎黄韧带退变与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化物在黄韧带骨化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实验组饮用含NaF(质量分数为1014)蒸馏水,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时,检测骨密度,血清、骨组织标本中Ca、P^3+、Mg、Zn、Cu、Fe、F^-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行大鼠腰段标本X线检查后组织病理观察。[结果]3个月实验组10只大鼠中6只出现氟斑牙:6个月实验组均出现氟斑牙,且大鼠中轴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X线检查,6个月实验组中有4只可见黄韧带嵴状骨化影。病理观察,3个月实验组大鼠黄韧带呈退行性改变;6个月实验组部分黄韧带骨化,骨化类型以膜内骨化为主。[结论]过量氟化物可造成SD大鼠腰椎黄韧带的退变、骨化,在黄韧带的骨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附4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对大鼠松质骨BMP、TNF-α及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对局部骨组织中BMP、IL -6、TNF -α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横断大鼠胸髓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 ,对脊髓损伤后 1、6周时股骨近段松质骨中BMP ,IL -6,TNF -α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脊髓损伤后 1周时TNF α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表达在 1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周时表达增强显著 (P <0 .0 5 ) ,IL -6表达在伤后 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伤后 6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TNF -α早期增加 ,BMP和IL -6在晚期增加。BMP、IL -6、TNF -α是影响脊髓损伤后骨代谢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和临床特点,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观察24例经手术证实的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的X线片,CT,造影后CT,MRI等影像学资料中的影像改变,分析该组患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手术中的病理特点,结果:X线片,CT,及MRI中均可显示出骶骨的骨性改变,造影后CT囊肿内造影剂显影,MRI可以清楚的显示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结论: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的硬膜缺损所致。  相似文献   
5.
李靖  王全平  王哲  范宏斌  陶惠人 《医学争鸣》2001,22(11):1020-102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对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3mo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 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3wk后对骨骨进行取材料,应用原位凋亡法计数股骨髁部松质骨骨细胞的凋亡指数,对股骨髁部行透射电镜观察,采用双能线骨密度仪对各组大鼠的股骨髁部骨密度(BMD)进行测定,结果:SCI组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小梁骨中骨细胞凋亡比率显上升(P<0.001),透射电镜观察到SCI组骨细胞异梁色质凝聚,边集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征象,结论:骨细胞凋亡在SCI后骨质疏松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卵巢切除大鼠皮质骨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利华  王全平  刘建  李晓娟  候的门 《医学争鸣》2001,22(11):1023-1025
目的:探讨雌激素减少对皮质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雌性大鼠去势发色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观察去势后6wk及12wk大鼠胫骨骨密度及股骨屈服点载荷,载荷/变形,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去势6wk骨密度与屈有点载荷,载荷/变形,最在 力以及弹性模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而去热12wk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屈服点载荷,载荷/变形,最大就力以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对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的颈椎影像学及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时颈椎影像学及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3组,正常组20例,平均年龄23岁;颈椎间盘突出症组(颈椎组)18例,平均年龄43岁,桡骨骨密度正常,行颈椎前路手术;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疏松组)25例,平均年龄59岁,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行颈椎后路手术,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C3-C6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C4-C6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颈椎组患仅在C5,C6椎体出现轻度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疏松组则是颈椎广泛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升高,三值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颈椎骨质疏松可能是颈椎开始退变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始动因素之一,C5,C6椎体最早发生椎体变形,椎管狭窄,以后逐渐扩大至其他椎体,椎体周围骨增生使椎体骨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海水浸泡大鼠大腿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大鼠大腿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大鼠麻醉后,切开暴露右侧股神经,置于盛有海水的容器内浸泡,各组大鼠肛温分别降至35℃、30℃、25℃、22℃时,自海水中取出大鼠,再切开暴露左侧股神经;然后用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吻侧段股神经,等待稳定出现最大振幅的大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尾侧段记录电极记录大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两侧分别检测。结果随着大鼠体温的降低,双侧大腿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逐渐延长,22℃组右侧大腿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为(3.15±0.70)ms,左侧为(2.96±0.64)ms,与相应侧的39℃组、35℃组、30℃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需刺激强度逐渐增强,22℃组右侧大腿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所需刺激强度为(26.06±5.17)mA,左侧为(28.25±6.39)mA,与39℃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与非暴露双侧大腿变化类似。结论相同刺激强度下,大腿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幅度随动物体温的下降而降低;暴露侧和非暴露侧的变化呈现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经内镜下处理和药物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共83例的方法和技巧,其中内镜下取出73例,药物治疗7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因吞服异物来我院就诊的患者81例,男38例,女43例,其中1例两次吞服打火机共3枚。根据本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Hibbs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椎弓峡部裂及Ⅰ、Ⅱ度滑脱症的效果。方法临床治疗并随访100例腰椎弓峡部裂及Ⅰ、Ⅱ度滑脱症患者,按症状改善,植骨融合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1—11年(平均6年),其中症状改善95例,植骨融合87例,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80例,优良率89%。结论改良Hibbs后路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及Ⅰ、Ⅱ度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