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996年以来收治的34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早期行前路减压、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结果。[方法]骨折脱位移位明显者行颅骨牵引复位后即行前方减压植骨融合AO钢板、ORIN钢板内固定,伴脊髓损伤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脱水剂3-5d后手术。[结果]经8个月-3年随访32例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植骨融合良好,2例死亡,22例伴神经损伤者按Frankel评分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复位内固定能及时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家兔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环节 ,为显微血管外科提供新的用药依据。【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 2 4只 ,行右侧股动脉切断后即刻端端吻合造模 ,术后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肝素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予处理 ,术后 1、 3、 7、 14d分别切取大白兔吻合段动脉 ,作电镜扫描检测 ,观察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在促进血管吻合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 ,促进血流通畅方面川芎嗪组与肝素组相当 (P >0 .0 5) ,两者均优于空白组 (P <0 .0 5)。【结论】川芎嗪能促进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的修复 ,在显微血管外科具有肯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开窗术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总结 1991年以来应用三维立体定位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 3例的疗效情况。结果 :经 2个月~ 7年随访 ,以Greenough评价标准分析 ,治疗后达到优 48例 ,良3例 ,可 2例 ,差 0例 ,优良率 96% ,无 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①依据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磁共振成像 (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做出精确的三维立体定位是手术成功关键 ;②开窗法摘除腰椎间盘 ,组织损伤少 ,康复时间短 ,不影响后期脊椎稳定性 ,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脊髓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后 ,即发生一系列病理、生化、解剖的变化 ,使组织结构进一步破坏 ,从而功能丧失。自Allen提出脊髓二期损伤理论以来 ,许多学者从血管、生化、电解质、水肿、能量代谢紊乱等多个方面来研究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及治疗 ,现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1 血管机制几乎所有的研究均发现ASCI(acutespinalcordinjuries)后脊髓血流量 (SCBF)显著下降 ,且在创伤后最初数小时逐渐加重。Koyanagi等〔1、2〕对ASCI后大鼠脊髓的血管分析发现 :伤后15分钟 ,受伤部位及其邻近头尾两…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中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教育模式 ,已暴露出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1〕。为保证教学质量 ,近几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改进教学手段 ,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 课堂教学 ,抓住学科特点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科学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知识、感受传授给学生、综合地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也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对学生掌握先进的知识、具备基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医骨伤科学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  相似文献   
6.
张顺聪  梁德  杨志东 《广东医学》2006,27(4):506-507
目的评价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均经后路行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术包括:USS11例,ISOLA 17例,Moss-Miami 1例,Tenor 8例;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椎间高度维持、术前术后Os-westry伤残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年6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由术前34.4±17.2,术后恢复至7.6±3.4;全部病例均获得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6.3±4.3)mm,达术后(10.6±4.1)mm,随访见椎间高度轻度丢失(8.7±4.6)mm,但患者未出现症状加重。ODI由术前(33.4±4.3)分改善至术后(5.9±3.4)分,VAS由术前(7.65±0.95)分改善至术后(0.58±0.30)分。并发症共5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发生率6.67%(2/37);3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沿坐骨神经根性放射痛,发生率8.11%(3/37),术后2周症状消失。未出现植骨块向后方脱出进入椎管、假关节、再滑脱、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充分减压是成功复位的关键和前提,椎间植骨融合率与良好的复位、植骨床处理、植骨的质和量、早期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瘘多为手术后并发症,病情重,治疗过程复杂,护理任务繁重。近几年随着收治肠瘘病人的增多,在治疗和护理上积累了经验,其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有很大的改善。我科于2009年12月收治1例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的病人,虽然病情严重复杂,治疗难度高,但经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病人得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尽管其安全有效,但其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也相对常见,尤其骨水泥渗漏引起的肺栓塞是其术后一种严重的、潜在致命风险的并发症[1~3],逐渐引起临床关注,但长期随访报道较少。我们治疗1例T12、L3、L4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肺栓塞,经过7年随访,报道如下。患者女,60岁,因"跌倒导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1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χ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χ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χ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多发于四肢长骨骨端,发生于脊柱者少见.我院于2011年2月收治1例胸椎骨巨细胞瘤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4岁,因"右胸背疼痛2个月,加重伴行走不稳6d"于2011年2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人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有胸背部隐痛,于我院门诊就诊口服中药等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入院前6d因胸背痛在当地医院行推拿治疗后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胸部有束带感,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并逐渐加重,小便有便意但排尿迟缓,便秘.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T4、T5棘突叩击痛(+),双侧乳头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双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3级,左(足母)背伸肌肌力3级,右弹背伸肌肌力2级,双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