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00例,其中FD、PTED组患者各为10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依据Gross循环血量线性方程计算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D组手术时间长于FD组[(82.80±20.153)min vs.(70.50±21.009)min](P < 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PTED组(126.29±15.685)g/L,FD组(134.22±16.046)g/L]较术前[PTED组(140.20±16.004)g/L,FD组(140.23±16.422)g/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D组患者术中失血量(127.87±67.120)ml、总失血量(188.25±113.34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13.94±8.492)g/L均多于PTED组[术中失血量(5.38±0.700)ml、总失血量(83.18±45.96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5.98±3.725)g/L](P < 0.05),但两组术后隐性失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虽然PTED较FD更为微创,但不能显著减少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术中仔细操作、彻底止血可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THT)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28例PTH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6. 7%(28/42)。28例首发症状为关节疼痛6例,腰痛、全身骨痛或无力6例,全身多关节疼痛致行走障碍6例,病理性骨折4例,肾绞痛或血尿、烦渴4例,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或便秘2例。就诊初期误诊为骨质疏松症9例,骨肿瘤及肾结石各4例,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胃溃疡、慢性胰腺炎及骨囊肿各1例。误诊时间1周~6年。28例中1例确诊时已出现甲状旁腺危象,经治疗无效死亡;余27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后经详细分析临床表现并行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为PTHT,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情好转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甲状旁腺激素24例正常,3例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PTHT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过于重视局部症状而忽视整体病情判断是其误诊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病认识,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和诊断线索,对疑似PTHT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可避免或减少PTHT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χ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χ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χ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钱莘  丁金勇 《大众健康》2010,(10):48-49
在医院的重症病房中,很多患者都处在疾病无法治愈的阶段或是肿瘤的终末期,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即使是再高明的医生,再好的治疗条件,对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  相似文献   
5.
微创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微创和开放两种术式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内镜(METRx)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25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31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比较术前、术后椎体滑脱距离、椎间盘高度、滑脱角改善情况及椎问融合率.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2.8年(2~4.5年),5例失访.微创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较开放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但无显著性差异.最终随访的VAS评分方面.微创组和开放组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在MacNab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及椎间融合率方面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腰椎滑脱距离、椎间盘高度及滑脱角均较术前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但开放组和微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椎问融合率及临床腰部功能评价与开放手术疗效相似,是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体间植骨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自体植骨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Ⅰ~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自体植骨融合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43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为90.7%,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37%。[结论]椎体间自体植骨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Ⅰ~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仿生型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复合支架材料植入体内后诱导骨形成、促进矿化和修复缺损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将40只兔子随机分成6组,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12只(24条桡骨)、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组12只(24条桡骨)、58S生物玻璃组12只(24条桡骨)和空白对照组4只(8条桡骨)。左右两侧桡骨制造10mm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材料。②在植入材料后2,4,8,12周观察动物饮食、活动及伤口愈合等大体情况,以及缺损部位X射线变化,并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扫描电镜、以及骨密度的检测。结果:40只兔子(80条桡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兔大体观察结果:术后所有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骨折,活动、进食情况和精神状态基本正常。②兔缺损区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2周,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两截骨端有明显致密影,外层有少量骨痂形成;术后8周骨皮质连接完整;12周缺损完全修复,髓腔基本再通。③兔缺损区组织形态学观察及骨与材料界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周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即可见成骨细胞沿支架材料爬行并分泌骨基质;4周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向缺损中心生长;12周缺损区内基本看不到支架材料,完全由新生骨组织替代,髓腔已再通。④各组兔缺损区骨密度测定结果: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术后4,12周骨密度分别是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组的4.25倍和1.71倍,且明显优于58SBG组,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不同实验组F=1262.398,P<0.001;LSD-t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仿生型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复合支架具有与天然骨组织及细胞外基质相似的组成成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诱导成骨和促进矿化方面性能优越,作为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老王前两天和同事抬钢管,弯腰着力时突然腰背部剧痛,同时还伴有右大腿牵涉痛。联想到3年前自己曾做过CT检查,显示有两个节段的腰椎间盘膨出和一个节段的突出,老王心里打起了小鼓,我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呢?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负责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负责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通路能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而Smad蛋白家族(Smad)直接介导TGF-β通路和BMP通路下游的信号转导,在调节骨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针对OP,主要从Smad影响OB与OC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肾虚量化评分与性激素水平、血瘀量化评分与血细胞参数间的关系,从微观水平探讨骨质 疏松症肾虚血瘀量化方法的客观可靠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脊柱骨科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 型女患者42例,参照李东涛等人“骨质疏松症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骨质疏松症中医症状量化方法”对每位患者辨 证分型并量化评分。检测骨密度(BMD)、血细胞参数(触0、仙贾~^、触?乂70贾)、雌二醇(E2)水平。对患者肾虚量化评分 和E2,血瘀证量化评分与MCV、:RDW~cv、MPV、PDW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肾虚量化评分与E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 380,尸=0. 013);血瘀量化评分与 MCV、MPV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0. 399,P = 0. 009;r =0. 364,P =0. 019),与 RDW- CV、PDW相关性不明显(r =0. 122,P =0. 443;r =0.299,P = 0.057)。结论我们从微观水平上证实了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 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肾虚血瘀程度。我们认为,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 价模型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不但有助于临床医师简捷、准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肾虚血瘀证型,同时还能为辨证论治时 合理配伍补肾活血中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